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八国联军侵华时,看见唐乾陵前立有外国使臣的群像,感到有辱洋人的脸面,于是把石人的头砍掉了。但据历史学家考证,八国联军当时并没有到过乾陵。
明朝的开国元勋刘伯温曾到过乾陵,并留下了“番王严似立层层,天马排行势预腾”的诗句。然而在明朝末年一些诗人描写乾陵的诗句中出现了“赤马剥落离倒旁”的诗句,也就是说乾陵的立马和石像都纷纷地倒在了地上。诗中所描述的石像倒地的情景,似乎于民间传说在时间上有相近之处。
研究学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明朝嘉靖年间那次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上。
明嘉靖34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1月23日,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地震,震级达到8至11级。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人们还在熟睡中,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次大地震。华县距乾陵只有100多公里,属于震中地带,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中大地震。
专家们推断,关中大地震是造成61番臣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是61番臣像,许多陵前石像石马毁坏的部分恰好也都是头部。专家分析:除了石像颈部脆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石像的材质。
因为当时雕刻采用的石料有一些石瑕,即从石料上可以看到的一些浅色的线条。石头受损时,最容易从这些地方开裂。研究人员推断:61尊番臣像绝大部分毁于那次大地震。其余的石像很可能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乱时期。
1906年,日本学者足立习六来到乾陵,开始对乾陵进行实地考察,回国后写成了《长安史迹研究》一书。他认为:乾陵的61尊番臣像是因为明嘉靖年间大地震毁坏的,而后人又将倒下的番臣像竖立起来。他在乾陵时,发现仍有20余尊番臣像倒在地上。
当足立习六进一步对61尊番臣像进行考察时,忽然发现这些番臣像在布局上有些让人困惑。61尊番臣石像放置在乾陵的朱雀门外,东边29尊,西边32尊。然而按照中国古代的建筑格局,这样的放置并不对称。
在乾陵的东侧陵园区,研究人员发现了两块未完成的毛坯石料。毛坯石料高2.45米,宽0.86米。根据这个尺寸推测,这应该算是一个石人的毛坯。后来,在这一侧又发现了另一个半成品,这尊石像已经属半成品,人的形态身体已全部刻成。而附近的村民说在距这里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尊未完工的石像。如果加上那个石人毛坯和这两尊半成品石像,乾陵的番臣像正好是64尊。
三尊未完工的石像终于找到,或许有一天这三尊经过精心雕刻的石像能重新回到61尊番臣像的行列中。然而那些失落多年的番臣头像又会在哪里呢?考古人员曾经在番臣石像的周围进行过探寻,但都一无所获。
当年挖出番臣石人头像的村民如今已进入暮年,有时他们仍会去那地方看看,并说:如果有一天石人头像全部找到了,他们一定会去完整的61尊番臣队列里走走,感受一下盛唐昔日的辉煌。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