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古墓探秘:中国历代著名陵墓巡礼

2009-10-17 14:03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佚名
中国的丧葬文化自古就很发达,古墓就是丧葬文化的表现。当地面的风物因为天灾人祸而消失,幽暗的地下世界则为我们保存了祖先的生活和思想。

如果把那些永远逝去的古代生活比作历史河流上的船,那么古墓就是这只船在水中的倒影。当地面的风物因为天灾人祸而消失,幽暗的地下世界则为我们保存了祖先的生活和思想。

1928年的中国,已经在十几年前结束了封建帝王的统治,清东陵早已荒无人烟。而盛夏的一天,一支部队却开进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1928年,孙殿英的士兵们分作两路,前往两座据说最为富有的陵墓,一座陵墓的主人是皇帝乾隆帝,另一座陵墓的主人,则是统治近代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的豪华陵墓工程花了227万两白银,用了14年时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太后没有想到,在她死后的短短4年,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就被迫宣布退位了,王朝的历史终结了,皇家的气势也没有了保障,皇帝陵就成了梦想发财人的宝库。

在失去了保护的皇帝陵园,士兵们到处乱挖。

清东陵

后来,得知消息的皇室派人前来,看到的是一片惨淡景象,皇帝皇后的遗骨散落得满地都是。

中国皇家的厚葬之风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的春秋时期就已兴起了。从战国开始,帝王坟墓被称为“陵”,意思是像山一样高大巍峨。

公元前5世纪,在中国广袤的北方平原上,一位诸侯王为自己建造了豪华的墓穴中山王陵。

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他下令把墓穴的设计图也放进了死后的世界,而这对后人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设计图——一块重31公斤的铜板,正面用金银片条镶嵌出实线,构成基本图形,旁边还有文字,注明各部分的名称、面积、间距和国王的诏命。

根据考古发掘,中山国古墓1号墓的封土保存较好,封土由下到上有三级台阶,第二级台阶以上还残存着建筑的遗迹。

封土之上的建筑,被称作“飨堂”,经过考古建筑学家对遗迹测量后绘出的图形看,这个墓顶建筑共由一层飨堂和两层回廊组成,高大巍峨。

不过,今天的中山古墓给人的印象却只是一个荒凉的土堆。

由于中国的建筑物以木头为主要材质,所以地面上的古国景象很难被保留住,但在地面以下却还有另一个世界。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石室墓在中国开始出现。实际上,木构的宫殿和石室墓的建造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两条并行发展的线索。

西汉一代留给今天的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也许就是数不清的古墓,以及同样多的遗憾。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