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多年考古经验的孙秉君一直以来都盼望着19号大墓中会有什么重要发现他清楚的知道要想断定大墓的年代墓主人的身份,国别,最好的就是能在墓中找到证据。在发掘19号大墓的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一重大发现令所有考古队员都兴奋不已,而且发现在出土的青铜器中大部分是青铜礼器,有鼎、簋、鬲、方壶等18件青铜器礼器。青铜器的出现对于考证古墓的年代和国别至关重要,为了尽快找到答案孙秉君他们一直工作到凌晨。
第二天一大早熬了一夜的孙秉军刚回宿舍休息就被一名队员叫醒,焦急的神情好像出了什么大事?不知在墓中又发现了什么?什么事会使他们的神情显的如此凝重。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孙雪松:在西南角出土的首先我们发现了十四件青铜器都是青铜礼器,当是这十四件青铜礼器没有明文,后来我们又在棺的南端正南端,发现有四件鬲当时几件都是扣着的,只有一件还是正着所以当时我就用手去摸了一下,像模麻将那样,一摸感觉有凹凸痕当时还不敢确定然后又清了一下,当再去用手感觉很清晰的那种感觉后,然后自己看到以后才喊道说是有铭文,然后大家都很兴奋都跑过了看。
就是这一重大发现才使得孙秉君的神情显得有些凝重,青铜器上的铭文应该是考证古墓年代最重要的依据,为什么这一重大反而没有令孙秉军兴奋起来?原因就在青铜鬲出现的铭文上,铭文的内容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铭文上既没有出现最初所推断,春秋时期的“梁”更不是西周时期“韩”,居然在青铜鬲上出现了带“芮”字的铭文,内容是“芮太子作铸鬲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和“芮公作铸鬲子子孙孙永宝用享”这“芮太子“是谁“芮公”又是谁?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孙雪松:也就是说这个身份是芮国的芮太子作铸,铸就是铸造的铸,鬲就是这件器物名称叫鬲,所以芮太子做这件器物,铸这件鬲就是让他的子子孙孙永宝用享,永远享用这些东西。
为什么在古时梁国的封地上会出现带“芮”字铭文的青铜器?难道这里是“芮”国的墓地?那么,历史上的“芮”国又属于那个时期?为了找到答案他们又开始查阅历史资料,最终还是在《史记》中找到了有关对“芮”国的记载,“芮”国和“梁”国在历史上同属两周时期,但《史记-秦本记》中说南芮乡故城在“同州朝邑”县南三十里。那么,“同州朝邑”县指的又是哪?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长孙秉军:芮国就是咱们梁带村发现这个芮字,芮公这个芮字,当时是在,现韩城市以南大概一百公里左右的这个大荔县一带也是在黄河边上,那么韩城这一带,咱们所依据文献认为是在韩城这一带包括后代文献都说芮在大荔县,梁在韩城,那么是不是这种情况那,根据现在考古学的发现就是根据梁带村的发现,梁带村发现芮了根据历史上记载梁芮这个地望现在就产生这么一个矛盾。
知道了古时“同州”“朝邑”县就在今天的陕西省大荔县,距韩城也只有百十公里,我们驱车来到了大荔县,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或发现古“芮”国在大荔的任何证据和线索。在大荔县知道“同州”这个地名的人已经不多了,就在距黄河北岸仅有15公里的一个村镇我们终于找到了“朝邑”这个地名,难道古芮国真的在大荔?那么带芮字铭文的青铜器怎么会在梁带村出现?据当地人讲“朝邑”也是个千年古镇,但这里从来就没发现过有关“芮”国的任何遗迹,唯一和梁带村有些相同的就是朝邑镇也靠黄河岸边,黄河以南就是山西的“永济”。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长孙秉军:大荔现在所谓是芮国所在那个大荔一带,就靠近黄河这一带也就是今天朝邑镇这一带,实际上这么多年考古工作发现考古文化遗存都是以战国的为主,实际上早于战国就是跟梁国公元前641年以前这个芮国,有芮国这一段它现在没有东西,它有的是战国东西,当然他那战国东西跟芮国就没有任何关系了,就是两周时期这一时间段的东西它几乎都没有发现,更不要说大的遗址和墓地了。
历史上记载,带有“芮”字铭文的青铜器在山西,陕西,山东都发现过,而且早在宋代吕大临《考古图》中也曾记载:有人在湖滨一带拾到过带“芮” 字铭文的青铜器。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长孙秉军:这个湖滨一带到底是指大荔这个黄河边,还是指韩城这个黄河边,实际上当时也没有完全明确。
还有人推测,会不会有可能“芮”国在大荔,而把墓地选在了大荔以北的韩城,根据是,《礼记-檀弓下》记载:按夏商周三代通行的礼制,人死后要埋葬在国的北部,头朝北,韩城的确在大荔的北部,但必经有着一百多公里,有此可能吗?
再有,史料中随没说清在什么地方的黄河岸边发现过带“芮”字铭文的青铜器,但从地理位置上看“朝邑”在黄河的北岸,也就是说“朝邑”的南面是黄河,如果按周代的礼制,墓地不可能选在现“朝邑”镇以南。从位置上看梁带村也仅靠黄河,虽然村子在黄河西岸但古墓的位置却是南北朝向。
韩城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王扶林:这个地方黄河看起来特别的宽,实际上两千多年前这个黄河没有这么宽,这是在随着这个黄河的冲刷不断的崩塌,这个河面不断的加宽,原来梁带村的村庄可能就在从这里朝东几百米甚至一千多米的地方吧,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过去梁带村老村庄最西边的一个城墙的遗址,现在已经到了黄河的边上,把过去那的村庄以全部的崩塌到黄河里边去了,唯一就剩了这一点点遗址。
正是千百年来无数次的黄河泛滥吞噬了大面积的台原地,这深深的冲沟就是因河水的泛滥雨水的冲刷而形成,考古队在梁带村进行初期勘探的时后就曾在这冲沟中发现过古墓的痕迹,也正是泛滥的河水吞噬了这些古墓,因此历史上记载的,在黄河岸边发现过带“芮”字铭文的青铜器,最有可能的地点就应该在梁带村的黄河岸边。那么凭着19号墓中出土带“芮”字铭文的青铜器,是不是就可以确定“芮国”是在韩城而不在大荔那?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长孙秉军:但是要单从19号墓要想确定这个墓的国别显得还是有点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