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长孙秉军:出现了玉猪龙这个事令人比较震惊,当时拿起来后都不太敢相信,当时想五千年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这个地方,而且黄河流域第一次见到这东西,这么大个的所以不太敢想象。
玉猪龙,属红山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物,怎么可能会出现这里,它到底是不是红山文化时期的产物?据孙秉军他们讲从玉猪龙的器型和材质上断定它完全符合红山文化时期的工艺特征。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长孙秉军:所以26号墓这个玉猪龙是咱们单个玉器里面应该是梁带村墓地最重大的一个发现。
玉猪龙高有14厘米,材质有典型的岫岩玉特征,至于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没有人能说得清。
陕西省文物局考古专家刘云辉:向这个跨度这么大,涵盖的时代又这么长是很少见的。
为了这一重大发现孙秉军还专程从韩城跑回西安的省考古所查阅资料。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长孙秉君:因为这的东西显然不是黄河流域的东西,另外这个年代是距今已经五千年了,当时实际上谁都不敢相信,这五千年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两千多年的墓里面,那么当时这个是怎么一个流传过程,所以经过对这件玉器的形态它的工艺制作包括这个孔是怎么打的,对了对中国玉器全集有关资料,另外还请了一些有关专家结果大家一致公认这件东西就是标准的红山文化玉猪龙,另外这么大的个体高有十四公分,这个在红山文化中心区里面核心区这个部位出土的玉器里也算是大个的,所以它跑到黄河流域这也是第一次。
那么,辽河流域的产物怎么会跑到相距几千公里的黄河流域来那?怎么会出现在梁带村的两周时期墓葬中,墓主人又是怎么得到的它。
陕西省文物局考古专家刘云辉:我想这个因素就非常复杂了,它肯定不是红山文化当时的玉器就能够流传到这里,因为红山文化的范围就主要在辽河流域,在内蒙古东部和辽宁的西部,山西汉城距离这个地方还是比较遥远的,当然这个东西能在那出现,说明古代的玉器他有个流传过程,是相当的复杂。
看来26号墓中玉猪龙的出现似乎已成了一个不解之谜,孙秉军注视着覆盖在墓主人尸身上奢华的玉器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又似乎有所发现。26号墓中为什么陪葬了如此之多的玉器?据专家讲26号墓出土的玉器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等级之高是近年来国内商周时期考古中十分罕见的现象。当考古队员们把一件件玉器清理干净恢复原状后,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景象简直令他们既兴奋又惊叹。
这一组组精美的玉串饰,无一不显示着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状态,那么,从这些精美的玉器是不是也可以推断出26墓主人的身份等级那?再者,从19号墓中出土的器物与26号墓中出土的器物进行比较其奢华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别,是不是26号墓主人的有着更高的身份等级?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长孙秉君:那明显的规格要高很多,19号墓实际上大大小小玉器只有60多件,而26号墓墓主人身上佩戴的玉器,还有陪葬的各种玉器大大小小有500多件,所以相差了有八九倍,所以说26号墓主人生前在这个国家的等级比19号墓墓主人显然要高出许多。
就在孙秉军他们仔细查看清点这五百多件玉器的时后又有了重要发现,这些玉器中除了最早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还有着大量商周时期的玉器。这与26号墓主人生前的喜好是不是有关?为什么在她的墓中会出现这麽多超时代的玉器?为了找到答案孙秉军仔细查看着每一件玉器,似乎在这些玉器中隐藏着什么秘密。
几天后,他在一件玉暖上似乎发现了什么,当他拿起放大镜再看时竟然看到了文字虽然字迹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出“小臣奚”等,第四个字辨认不清。孙秉军立即查阅资料终于在三门峡虢国墓的资料中找到了一件同样刻有“小臣”字样的玉戈。怎么会在不同地点同一时期的两个墓葬中出现了刻有相同字样的器物?再有这个“小臣”到底是谁?
(责任编辑:九鼎八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