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从小在寺院长大,印度高僧曾送他一包佛祖真身舍利。称帝后他将舍利分赐天下113个州,当时朝阳为营州,也有机会获得舍利。
陕西法门寺指舍利和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均为遗骨舍利,与之相比,朝阳北塔舍利与佛教经典的描述更为吻合,应为佛门至宝。据此,董高判断,朝阳北塔早于北京和陕西两个舍利供奉地。
“这个问题恐怕是个永远难以破解的谜团。”谈到舍利鉴定的问题,董高说,“不管怎样,朝阳在三燕时期曾有僧人西天取经,辽代时也有僧人到西天取经,还有古代印度僧人到东北朝阳来过,这些情况说明,北塔具备埋葬真身舍利的条件,在北塔发现佛舍利并不奇怪。”
运输,保护,现实碰撞
北塔发现舍利的消息传出后,引起广泛关注。一些僧人不远千里来拜舍利。
五台山大法师、北京广济寺如觉法师就曾来到朝阳拜舍利。如觉法师回到北京后,曾找到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建议邀请佛教界权威高僧,共同鉴定朝阳北塔舍利是否为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不久,赵老通过佛教协会转给董高一封信,建议朝阳市聘请高僧进行鉴定。
“但此事由于客观原因一拖再拖,直到现在。”董高无奈地说。
2004年以来,朝阳市委、市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以董高为首的一批当地专家建议将北塔作为朝阳佛教文化历史的载体列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突破点应选在尽快聘请佛教权威专家,对佛舍利进行鉴定。”
董高确信,塔是用来埋葬释迦牟尼遗骨的。佛舍利共计2颗,一颗为乳白色,是骨舍利。另一颗是红褐色,是血舍利。两颗佛舍利和5颗鎏金彩珠一起供奉在金塔里面的玛瑙罐里。
天宫文物随即被放到了朝阳市博物馆里保管起来。为了保证文物安全,当时还进行了文物“登记过账”。
“辽宁上百万件文物,国宝级文物只有10件,朝阳北塔就发掘3件,保护工作马虎不得。”董高说,“和佛舍利一样,其他两件国宝级文物也受到了特殊的待遇,自打1988年11月发掘之日起,博物馆特意建造了珍品库,一直存放在那里。”
限于博物馆的硬件条件,当时对于3件国宝的保存,自然不可与今天同日而语。
“这不是什么秘密,文物保护条例也有相关的规定,但当时博物馆的条件不行,照现在比是比不了的。”谈到文物的保护工作,董高显得很兴奋,“就拿真身舍利为例,以前,我们用了个小玻璃瓶,用胶水把舍利粘在玻璃瓶顶部供人参观,可现如今鸟枪换炮了,我们请了个专业人士来设计,做了一个金属瓶子,透过球状水晶玻璃就能让人看清楚舍利是个啥模样了。”
“不过,保护工作还应该精益求精。”在新馆的珍品库里,有专业人员掌握并控制着室内的温度和湿度,3件宝贝也被请进了带有防盗系统的金柜里。
国宝到沈阳展出,运输是个问题。“3件文物被发掘后曾几次展出,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那次展览,就是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条例的规定进行运输的。在展出前10天,他们派专人,包了个火车车厢专门押运这3件宝贝,还配备了保安。”董高说,省博物馆的此次展览,在展出朝阳文物的规模上显然要比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那次要大得多,文物保护的条件应该更完善。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