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的一天深夜,在河南省上蔡县郭庄村东面的一处高岗上,几个黑影在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下晃动。几分钟后,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突然响起,没有人知道村外的荒野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郭庄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部的一个小村庄,在这个人口只有几百人的小村东面,是一片平缓的高岗地。村民们世代在这片岗地上耕种为生,过着安宁的生活。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岗地里夜间开始不断传来爆炸声,而每次爆炸过后,村民的耕地里就会出现一个深深的洞穴。这些洞穴明显都是人为挖掘出来的,很显然,有人为了挖掘这些洞穴而在夜间实施了爆破。
疯狂的盗墓引起了河南省文物部门的关注,2005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马俊才带领考古队赶到了郭庄。他觉得那里极有可能存在古代的高等级墓葬。凭经验就可以断定,盗墓贼是不会平白无故地挖掘一个没有价值的土岗的!他现在必须找到足够的证据,但是对他来说,这次考古挖掘却极有可能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使,几乎没有考古学家愿意去发掘一座被盗墓贼屡次盗窃过的墓葬!
马俊才带领考古队在土岗附近的区域进行了仔细的钻探,从钻探上来的土质分析,土岗下面的确应该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高等级墓葬。马俊才曾经在这个地区发掘过不少同时期的墓葬,但是这一次不同,墓葬的规模庞大,似乎真的是一座王陵的规格。
但是,盗墓贼留下的巨大的盗洞也让考古队员忧心忡忡,根据以往的经验,即使有一个盗洞成功地进入了墓室内部,这座古墓就有可能被盗掘一空了。如果真的是那样,这个墓葬主人的身份将无从得知,人们对这座古墓的所有想象将成为永久的悬案。
作为此次考古发掘的领队,马俊才曾经不止一次遭遇这样的窘境。除了盗墓贼的掠夺,附近的村庄都开办了砖窑厂,他们长年累月地在这片高岗地上取土,很多古代墓葬已经被破坏殆尽。但是对马俊才来说,即便已经知道面对的是一座空墓,他还是要严格按照考古规则进行发掘。
马俊才让考古队员进行了钻探,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会是一个用沙子埋起来的墓葬,然而令人吃惊的是,探铲在土层深处真地带出来一些黄色的细沙。这令马俊才感到有些犹豫,如果下面都是沙子而不是古代墓葬常用的五花土,那它还是一个真正的墓葬吗?
考古队进行了更大面积的调查,在距离发掘现场东南两百多米的地方,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当地百姓取沙的大沙坑。在两米多的土层下面,有十几米厚的沙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河道遗迹。考古现场与古河道距离这么近,不能排除是古河道一部分的可能性。
马俊才 在旁边我们发现一个大坑,大坑下面有沙子,都是古河套的。那个沙子和这个是两码事,那个灰白的,点沙子,一看带好多斑块的。
这种奇怪的现象令马俊才感到十分好奇,难道真的有用沙子埋葬的古墓吗?他马上查阅了一些考古资料,他发现考古专家曾经在河南辉县发掘出战国时期魏国王室的墓葬,魏王墓就是用沙子埋藏的,这种与众不同的埋葬方式叫做积沙墓。
自古以来,对于盗墓贼来说,挖掘一条地道进入王公贵族的墓葬中窃取陪葬的珍宝是最简单的盗墓方式。为了对付盗墓贼的偷盗,人们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埋葬方式,他们用细沙填埋墓室,再在沙中埋上巨大的石块,由于细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加上石块的重量,很容易塌方把盗洞掩埋,甚至把盗墓贼砸死砸伤,因此盗墓者无法通过挖掘地道的方式进入墓室盗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