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被盗的战国墓地,寻找劫后余生的宝藏(3)

2009-05-06 17:4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巨大古墓,传说中埋藏着王的宝藏,考古专家辛苦发掘数月却一无所获。工程浩大的一个防盗墓葬,难道只是古人精心设计的一场骗局吗

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巨大古墓,传说中埋藏着王的宝藏,考古专家辛苦发掘数月却一无所获。工程浩大的一个防盗墓葬,难道只是古人精心设计的一场骗局吗?

发掘工作进行了两个多月,马上就要进入雨季,然而假墓的可能性一直困扰着马俊才,除了一些支离破碎的小物件,他还没有找到一件像样的东西,他不禁开始怀疑还有没有继续发掘的必要。

但是墓室里面的沙层并没有到底的迹象,马俊才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沙子清理干净再下结论。

工人们继续向下清理,沙土中突然出现了很多红色的图案,这样的图案正是战国时期贵族墓葬棺椁上常用的装饰,沙子中还不时出现一些金箔,这让所有人都感到兴奋不已,这些现象至少说明,在更深的沙层下面还隐藏着人们不曾预知的东西。

经过仔细的清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椁室显露出来。虽然木制的椁板已经腐朽塌陷,但仍然可以看出清晰的轮廓。在椁室周围,一些车马器的的零件从沙子中露了出来。马俊才确信,这座古墓不仅不是假墓,还是一座设计诡异的高等级墓葬。

从发掘一开始,马俊才就觉得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墓葬,很多地方都有着令人费解的设计。马俊才发现,椁室顶端到墓道口之间有将近十米的距离,这种结构形式与同时期一般的大型墓葬明显不同,古人采用这种非正常的结构,肯定有某种特殊的用意。

当椁室东部的沙土被清理干净以后,大大小小的青铜器堆满了墓室东部,虽然大都破烂不堪,但是无论从数量还是个体的精致程度上,都可以看出这个墓葬的规格非同一般。在遭受了古今多次盗掘以后,还能保存如此多的文物,说明墓葬的种种防盗设计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出土器物的型制来看,马俊才判断这是一座春秋战国之际楚国高等级贵族的墓葬。

在主棺西南角,两个用木板搭建的盗洞一直让马俊才非常紧张,他在盗洞中发现了矿泉水瓶子和当地一家面粉厂的编织袋,这说明这次盗墓发生在不久之前,盗墓贼的经验非常丰富,盗洞的位置选的十分准确,恰好对准主棺西南角,假如这次盗墓得逞,主棺内可能已经空无一物了。

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拨去主棺里的沙土,主棺内堆积了很多海贝,还有几件精致的玉器。马俊才在主棺内找到了一把玉柄青铜剑和一把装饰美玉的铜削,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把剑的主人却不见踪影。

主棺内没有发现墓主人的尸骨,只找到了半个头骨,这半个头骨是不是墓主人呢?难道说墓中埋葬的仅仅只是一个人的头颅吗?

回到驻地,马俊才仔细观察这剩下的半个头骨,他发现虽然这半个头骨已经完全看不出模样,但是牙齿保存的还基本完整,牙齿磨损的程度不是很严重,说明墓主人是在壮年时期死去的而并非寿终正寝,这更加增添了围绕在墓主人身上的诡秘气氛,在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呢?

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兵器,主棺内也发现了墓主人的配剑,这把青铜剑虽然断为三截,但剑刃部分依然十分锋利,不应该只是一种装饰品,很可能具有实战的用途。马俊才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楚国镇守北方军事要塞的一位将军。假如这种推测成立的话,那么这位将军一定得到了楚王的特别恩惠,否则他不可能拥有如此豪华的葬礼规格。

公元前531年的春天,蔡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楚灵王派自己的弟弟公子弃疾率领大军进攻蔡国,战争持续了七个月才结束,蔡国都城被楚军攻破,连蔡国太子都被杀掉祭祀山神。灭掉蔡国以后,公子弃疾就被楚灵王派到蔡地做县公,成为第一代蔡公。

郭庄一号墓的主人如果真的是一个将军,那么他的身份极有可能是楚王派驻到蔡地做县公的一个亲信,而这个人可能与楚王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

马俊才看到,靠近墓室南壁的一对青铜方壶非常引人注目,虽然已经破碎,但仍然可以看出制作十分精良。这是一种战国时期贵族在非常重要的典礼时才用到的酒器,低等级的贵族根本就没有资格使用。1978年,考古专家在河南淅川下寺发掘过一个楚国王子的墓葬,出土的一对方壶与眼前的方壶极其相似。

另外,墓中那些刻满了龙纹的金箔片也让马俊才感到似曾相识,他将那些金箔片仔细拼接起来,这些金箔是贴在椁室四壁和顶部的装饰图案,他惊奇地发现,这些装饰图案竟然与淅川下寺楚国王子墓葬内发现的装饰图案一模一样!

马俊才隐约感觉到,这位英年早逝的将军可能并不是一位普通的军事将领,他的身份也许远比我们了解的更为复杂。

但是由于古今多次被盗,马俊才并没有找到一件可以直接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器物。回到考古研究所,他反复观察这些精致的文物,但是仍然一无所获。

在一些重要的青铜器上,古人经常会刻上铭文来记述事件,假如马俊才能够在这些青铜器上找到一些铭文的话,或许能够得到墓主人身份的一些线索。经过仔细观察,马俊才在青铜方壶的壶腹里发现了一些模糊的文字。

青铜器专家郝本性仔细研究了方壶内的铭文内容,但是结果令人大失所望,铭文没有记述任何具体的事件,只是一些令人费解的吉祥话,与其说是一篇铭文,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篇诗歌。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