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赵卿春秋大墓,文物精美墓主身世迷离

2009-06-22 16:53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佚名
太原金胜村在1987年意外发现一千多座古墓,其中包括一座大型墓葬,其规模之大、等级之高、遗物之丰富,在之前所发掘的同时期墓葬中无与伦比。

太原金胜村,是晋阳古城边上的一个偏僻小村,汾河水从它前面静静流过。

然而,这里的宁静在1987年被打破了——太原第一热电厂在扩建时,意外发现一千多座古墓,其中包括一座大型墓葬,其规模之大、等级之高、遗物之丰富,在之前所发掘的同时期墓葬中无与伦比。

推土机前捍卫墓葬  七鼎之礼堪比诸侯

1987年7月,太原第一热电厂在太原市晋源区金胜村附近进行第五期工程扩建,意外发现一片古代墓葬。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这里,进行认真细致的考古调查。

调查小组将调查情况向国家文物局、省市有关领导及省文物局作了汇报。国家文物局迅速批示:“马上进行抢救性发掘!”

正值1988年阳春三月,春风明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考古发掘队,陶正刚担任队长。通过查阅历史档案,专家认定此处是一片历史久远、延续时间长、墓葬集中的古墓葬群。

一开始,他们探出两个大坑,其中一处相对较大,遂用洛阳铲探入,取出一看,土样呈五花土,且有积石积炭,说明下面是一座大型墓葬。此墓位于龙山脚下的缓坡地带,又东临汾河,南依晋阳古城址和晋祠,这样的地理位置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堪称面水背山、地势开阔的一块风水宝地。

然而,有一天,工人师傅忽然急匆匆跑来向陶正刚报告:“不好啦,推土机来了!”

原来,在省内一位领导支持下,施工者不顾文管部门的劝阻,要毫不留情地把墓区推平。因为,这批墓葬恰好位于电厂新设计的运煤铁路侧,而铁路专用线是扩建工程的关键项目,所以施工部门极力阻止墓葬的发掘。经过多方争取,考古队才获许发掘这座大墓,其余一大批古墓都被压在铁路专用线之下了。

那时的考古队队长陶正刚意气风发,工人话音未落,他就如箭在弦,飞奔而去,用身躯挡在轰鸣的大家伙跟前,挥手拦车,“给我停下,不许推!我就站在这里盯着,你们要挖,我就到铲子底下去,死也要保护这些文物!”并连忙把一位老探工叫过来,千叮咛万嘱咐:“你们也一定要挡住!不行就到铲子底下,不怕,看他敢动你!然后,你就赶紧过来叫我!”探工被他誓死捍卫文物的举动感动了,态度坚决地点点头。

终于,这座古墓葬被抢救下来了,考古队立即围住工地,保护起来,进行发掘,很快便在墓葬填土中发现大量河卵石与木炭块。果然,这是一座大型积石积炭木椁墓,呈长方形竖穴土坑,口大底小,四壁光滑,没有墓道。

关于积石积炭的作用,应当是“石以其坚,炭以御湿”。其实,除上述作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积石非常容易溃坍,使盗墓者难以洞入,有许多盗墓者丧命于积石之中,便是生动的说明。

不过,即使如此,也未能保护墓葬安全,一些重要的贵族墓经常被盗。所以,山西先秦古墓历经千年,多数被盗,已是十墓九空。此墓是不是也同样难免一劫呢?

看墓口,平面略成正方形,口大底小,形若斗状。墓口东西长11米,南北宽9.2米,墓底距今天的地表深约14米。墓壁四周经过仔细修整,尚留有铲和二齿锄的痕迹。奇怪的是,却没有见到用于上下攀登的脚窝。墓室正中,放置着棺椁。棺木都已经腐朽了,但仍能看到刷漆修饰的痕迹。因椁室坍塌,大多数随葬物品已破碎或变形。这会是哪一时代的墓葬呢?

到了东南角上,他们首先发现青铜器,即镬鼎,其直径、高度都在一米开外。当时,大家都兴奋地喊了起来:“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鼎呢,头一次发现啊!”的确,这尊大鼎是迄今所见春秋时期最大的青铜大鼎。

据《周礼》,镬鼎用于煮牲,依形制大小,依次分为牛镬、羊镬和豕(猪)镬,此鼎应当就是牛镬了,后来被命名为“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的确足以煮上一头牛。样子呈圆口、深腹、兽蹄形三足,饰有牛头双身蟠螭纹,形体硕大,造型古朴浑厚,给人以庄严肃穆之美感,凡目睹此鼎的人都对它赞叹不已。最后,大伙儿不得不叫来起重机,将这个庞然大物吊起,称重时一看,竟然超过了250公斤呢。

礼器是青铜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鼎作为煮牲、盛牲器,又是其中的核心,可分为镬鼎、升鼎和羞鼎,而又以升鼎的数量最为关键。与镬鼎相配的首先是升鼎,它是祭祀祖宗或宴请贵宾时,将镬鼎中煮熟的各种牲肉盛放其中的专用礼器。

此墓共出土三套“升鼎”,共18件,其纹饰相当精美,在已知的春秋成套铜鼎中名列前茅。更为神奇的是,鼎内牲品的骨骼依然完好,其中一件升鼎因封闭严密,牲肉甚至还没有完全腐烂呢!

据史书记载,升鼎中一般都不加调味料,淡而无味的白煮肉肯定不好吃,所以只能用于祭祀鬼神或祖宗。

墓中还出土了5个一组的敞口立耳直腹大铜鼎,形制、纹饰皆相同,尺寸大小也差不多,它们就是盛放肉羹的“羞鼎”,也叫陪鼎。贵族平日,真正食用的自然是添加调料、有滋有味的菜肴,在宴食时便会用到这种羞鼎。

加起来,这座墓里共出土了27件鼎,可分为七式,各式形状相同,纹饰一致,大小相次,包括1件镬鼎、7件附耳牛头螭纹蹄足升鼎、6件铺首牛头螭纹蹄足升鼎、5件铺首环耳螭纹蹄足升鼎、5件立耳凤螭纹蹄足羞鼎、2件猪钮蹄足鼎、1件卧牛钮蹄足小鼎,属“七鼎”之礼。

结合典籍分析,专家认为,这应该是一座春秋时代晋国的大墓。

难道,墓主人是仅次于周天子的诸侯?也就是晋国国君?设想一下,按礼制的话,应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

随后,有关专家根据这18件升鼎中牲肉的遗骸进行鉴定,可以确认的有牛、猪、羊、鱼,另外还有大雁等野生禽鸟。依此来看,从用鼎数量上、放置的牲品上,确实都达到了诸侯级别。

但专家又想到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各国诸侯势力日趋强大,周王朝的权力日渐削弱。到春秋中晚期,各诸侯国的卿大夫权力日益膨胀,诸侯则大权旁落,原本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遭到强烈冲击。本来,九鼎之礼是周天子所独享的,可到了春秋时期,各国诸侯都开始用九鼎之礼了,而卿、上大夫用七鼎。也就是说,这座墓也可能属于某位晋卿吧!

大墓的主人究竟是谁呢?大家一边紧张地发掘着,一边好奇地猜度着。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