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赵卿春秋大墓,文物精美墓主身世迷离(4)

2009-06-22 16:53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佚名
其中,圆形舆仅有一辆,位于北边一列车的队首,它形制独特,工艺精致,装饰豪华,使大家有理由相信:它是墓主人的专用座乘,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气

其中,圆形舆仅有一辆,位于北边一列车的队首,它形制独特,工艺精致,装饰豪华,使大家有理由相信:它是墓主人的专用座乘,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气派和威仪。这是国内所发现的古代圆形舆车的首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而其他16辆车均为方舆,但在细部结构和形体、尺寸大小上,仍有很大差别,不过车的基本结构是一舆、独辕、一轴和两个轮子。车按大小可分为两种,大车的轨距约有2米,轮径是1.3米左右,轴长2.5米左右,辐条有近30根,而小车的轨距约1.8米。它们大多属于实用战车,也可能分为辎重和战车两种不同的用途。这些战车也是各有用途的,如墓主人的专用车、军官的指挥车、狩猎所用的“田车”及其他公务用车。由此可以推测,主人是一位久经沙场并拥有强大武装力量的显赫人物。

在车坑中,队员还发现了两具狗的骨架,其中一只戴着项圈。按史书记载,随葬于车侧的狗应该是猎犬,那狗旁边的两乘车就是狩猎用车。由此来看,墓主人很喜爱狩猎。

出土时,这16辆车都是倒放着的,正因为这样与众不同的埋葬方式,才得以完整保存下来,人们也有幸亲眼看到了2500年前真正的交通工具。这一切令考古人员兴奋不已,因为,相比较河南洛阳、山东临淄、曲沃晋侯墓地等出土的车马坑,此车马坑的价值就在于形态更完整,极具保护陈列价值。

享用车马的数量,是贵族身分的标志。据《周礼》所载,从周天子到诸侯国的卿大夫,各等级贵族所使用车马的数量,与青铜礼乐器一样,都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

以这座车马坑的规模看,在已知的商周时期车马坑中,它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车、马的数量和规格已超出了同时期的诸侯,比如中山国国君、莒侯。如果与墓中出土的那数千件随葬品一并考虑,那我们就可以想象到他生前的豪华场景了。

1988年9月底,大墓东北侧的陪葬车马坑发掘完毕。至此,墓室及车马坑的发掘工作历时近半年之久才告结束。

可是,由于电厂扩建工程已在进行当中,所在位置是铁路调度场,不宜就地保护,有关部门便作出决定,将这批文物易地建馆保存陈列。

1990年1月,为给电厂扩建工程让路,在馆址尚未落实的情况下,车马坑文物被突击切割装箱,因为没有适合存放的地点,一度辗转多处,无人问津。

令专家们倍感遗憾的是,因车马坑中含有大量砂砾,靠近车件遗存处又夯得较松,发掘时考虑到将来搬迁时文物的安全,在剔剥车子时不得不保留了较宽厚的土背,以稳固车辆构件,而且其中一些部件和细部都没来得及做较彻底的剔剥,更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测绘和摄影,于是,一些重要数据未能如愿得到……

精美的青铜礼器,庞大的战车马队,无不在炫耀着墓主人生前的显赫地位。他到底是谁?大家疑问重重,同时也在想,此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必须是赵氏家族中具有卿一级地位的人物,且政治生涯与晋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应当是在春秋晚期去世的,埋葬时间为公元前475—公元前450年左右;第三条,他在生前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是春秋晚期晋国诸卿中实力最强的一卿,且能征善战,有长期的戎马生涯。

究竟谁具备这三个条件呢?

晋国六卿赵氏称雄  三家分晋史称“三晋”

再回过头说那把青铜戈吧,“赵孟作御戈”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它被安放在墓主人身边,铭文又指出是“御戈”,说明它是墓主人自己使用的戈,即生前佩带的防身之物。而在晋国历史上五位“赵孟”中,只有赵简子和他的儿子赵襄子二人,曾以晋阳古城为政治中心。

从时间上看,二人生活在春秋晚期,又都是领兵作战的统帅。符合以上条件者,只有这两个人。

那么,这座大墓中的“赵孟”是赵简子,还是赵襄子?

你若放眼一望中国先秦史的政治舞台,赵氏家族曾有着出色“表演”,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就让我们走入历史深处,去看看这个家族的兴衰,感受一下春秋时代的血雨腥风吧!

赵氏子孙本来一直忠诚侍奉着周天子,但到了昏君周幽王时,赵氏的叔带觉察到了潜藏的危机,便离开周天子,在晋国扎下根基。叔带的第七世孙就是有名的赵衰,他自幼聪明能干,在晋献公几个儿子中选公子重耳作主人。重耳17岁时手下就拥有5位贤士,赵衰便是其一。后来,因晋国发生争夺君位之内乱,重耳逃到了狄国,赵衰紧随左右。为结好重耳,狄国国君将自己俘获的一对亲姐妹,分别嫁给了重耳和赵衰。出逃前,赵衰就已经娶妻生子,生下三个儿子,而在狄国又有了一个儿子,叫赵盾。

此时,刚即位的晋惠公感到重耳对他是个威胁,就派人去刺杀。重耳只好投奔正招纳贤才的齐桓公。齐桓公给予他们很高的礼遇,还把宗室之女姜氏嫁给重耳。从此,重耳乐不思蜀。于是,赵衰等人将重耳灌醉,抬上马车,逃往楚国。最后,在秦国国君的帮助下,重耳重登君位,这也就是著名的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赵衰卓越的政治眼光和执政能力,为晋国称霸立下了不朽功勋,因此被封为原大夫,并官居正卿执政,即赵氏封卿之始。晋襄公六年,赵衰死后,赵盾继承了封地和正卿爵位。晋成公元年,赐赵氏为公族大夫,极其显赫。晋景公即位,赵盾去世,儿子赵朔继承爵位,娶了晋成公的姐姐庄姬公主。

晋景公三年,显赫的赵氏家族却迎来灭门血案,弄臣屠岸贾以弑君罪名将其满门抄斩。因庄姬公主是景公的姑妈,并怀有身孕,众人不敢碰她,她便逃入景公宫中。赵朔的心腹门客公孙杵臼、程婴惊悉灭门惨案,也准备共同赴难,途中听说身怀六甲的公主逃生,就临时改变了主意。

程婴将亲生儿子交给公孙杵臼抱至首阴山,并向屠岸贾告发,结果婴儿被残暴地杀害。程婴又抱着赵氏孤儿,辗转逃到今盂县境内的藏山,在一处山洞里避难15年,将其抚养成人。其后,程婴等舍命救幼主的故事被编成元杂剧,从此《赵氏孤儿》传唱不衰。

而这位孤儿便是赵武,其孙即赵鞅——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简子。晋顷公时,赵简子当政,晋国六卿势力日益强大,且时而结盟,时而攻伐,晋公室的力量却日渐衰微了。

赵简子则利用各种矛盾,游历于各派势力之间,剿灭范氏、中行氏,与知、韩、魏三家一起吞并了其全部土地。

赵简子去世后,其子无恤(赵襄子)承袭爵位。(古本《竹书纪年》载,赵简子卒于晋定公十七年,即公元前458年,但也有史书记载,他卒于晋定公三十七年,即公元前475年。)

最后,晋国六卿只剩下韩、赵、魏三卿,共同把持着晋国朝政,并不断蚕食晋公室的土地,晋幽公时非但不能号令三卿,反而降到了从属地位,还要定期朝拜他们呢!事实上,这时的晋国已被瓜分,形成韩、赵、魏三家鼎立的格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406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晋国灭亡。这段历史被称作“三家分晋”,所以山西又称“三晋”。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就算结束了。

然而,太原春秋大墓中除“赵孟作御戈”5字外,并无其他文字资料,仍难以确定墓主人的确切身份。主持发掘工作的陶正刚突然想到,上世纪60年代在侯马的一段难忘经历,当时有项重要发现或许能解开这个谜……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