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才:就想到里面盗墓的怎么盗,青铜器,盗没了,玉器,盗没了。所以当时发掘设计,两个月,抓紧发掘,把上面的土挖掉,一个月一清理。
考古人员用洛阳铲在地上打一个孔,就可以把地下深处的土带上来,通过分析土质的变化,就可以判断这个地方有没有古墓。据说这种探铲最早就是由洛阳一个叫李鸭子的盗墓贼发明的。可见盗墓者为了获取不义之财想尽了各种办法,所以在考古界有“十墓九空”的说法,说明盗墓的危害之大。那么考古人员将要发掘的这座战国古墓究竟是不是传说中王的墓葬呢?经过多次被盗之后,这会不会也是个空墓了呢?
作为此次考古发掘的领队,马俊才曾经不止一次遭遇这样的窘境。但即便已经知道面对的是一座空墓,他还是要严格按照考古规则进行发掘。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他在工地上搭建起临时工棚,组织工人开始发掘,他计划赶在雨季到来之前结束这次几乎毫无希望的考古行动。
马俊才:考古和盗墓它是本质的区别。因为咱们考古,它是不仅仅是要获取这些文物,而且对于一些软信息,周围的一些环境,都要进行一些科学的研究。所以说不像是光攫取一些文物,那叫挖宝,那不叫考古。所以发掘一个墓葬的话,它的选址,它的形制,棺椁的形制,随葬品的摆放,随葬品的种类,以及它当时所反映的这个墓主人的身份,以及它反映的,牵涉到当时社会制度一些问题,这都是很有科学价值的。
在马俊才带领考古队到来之前,一伙外地人来到郭庄,他们声称看中了郭庄这片高地的风水,要在这里修建一座陵园。那些人很快修建了一道围墙,将这片高岗地包围起来,并且还栽种了一些小柏树,完全一副修建陵园的施工景象。但是,当古墓的墓道被考古队员逐渐清理出来的时候,马俊才惊奇地发现,一排柏树正对着墓道的方向!
马俊才:这说明什么呢?这个柏树的位置是有人有意为之的,栽这个是以它作为一个参照物。盗墓,毕竟是盗,它是偷偷摸摸的行为,而且它发生都在晚上,夜深人静,伸手不见五指,它这个地表的参照物它是要寻找的。如果没有地表参照物,它很容易摸偏,它不像小墓,你下去摸偏也就是一米半米。大墓不行,大墓如果摸偏的话,就预示着这次盗墓活动可能要失败。
马俊才雇用了附近村庄的一些农民参加前期的发掘工作。在与这些工人的闲谈中,马俊才了解到一个令他无比震惊的消息:有人说在这个古墓里面,填埋的不是土,而是细沙。这个消息立即让马俊才兴奋起来,因为如果工人所说的是事实,那么他所遇到的,将是一个许多考古学家可遇而不可求的特殊墓葬!
马俊才:有一些特别是上了年纪的,知道是我来这个地方搞挖掘的,都要给我说上一段,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这个盗墓怎么厉害。这个他们不断听到那些爆炸,而且里面还有木头,还有不少木头,还有石头,沙子简直厚得不可想象。而且还有其中一个村民跟我打赌,这个沙子,那厚的,好几丈厚,而且厚薄不匀。我说你怎么知道,他说那几个窟窿我们都下去看过。
传说在中国古代,人们采用一种十分特别的方式保护墓葬不被盗墓者侵扰,他们用细沙代替土来填埋墓室,再在沙中掺杂巨石,由于细沙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容易塌方,加上巨石的重力,因此盗墓者无法通过挖掘地道的方式进入墓室盗窃,这就是积石积沙墓。
盗墓者: 因为流沙墓,本身不好盗,它沙子混杂着石头往下落,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不正面直接挖完的话,你不可能一个小盗洞盗成功,不可能。沙子容易淌,因为打一个洞,不管你咋掏,斜掏也好,咋掏也好,沙子总要流,封闭起来,流到这儿,因为往前你进不去。
但是,这种古书中记载的积石积沙墓极其罕见,对于这样的信息,马俊才虽然不敢确信,但是也不能不重视,因为如果真的是一座具有防盗功能的墓葬,那么不仅墓中的文物可以得到有效保护而不至于丧失殆尽,这样的墓葬本身也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工人提供的这个消息究竟是确有其事,或者仅仅是一种讹传呢?
马俊才:当时我听到这个的时候我并不特别信的,因为往往一个大墓很多的讹传,特别多,所以说你不能信他的。他有时候有意的放放风,让咱们去挖。包括以前的参加过盗墓的,他还有一项好奇心理,我盗不成,看你怎么样。
在古墓南侧的一个现代盗洞附近,马俊才发现了一小堆黄色的细沙。这些沙子应该是盗墓者从墓里面挖出来的,这是否能表明,这座墓葬就是一座难得一见的积沙大墓呢?
马俊才: 当时了解到这个情况,特别是我看到那些黄沙,也是很兴奋。但是另外一个,我也看到,这个沙子太纯了,这个非常的黄,非常的细腻。我觉得像这种情况是不是地下是个古河道啊,别是盗墓的他不认识,照着古河道挖,挖出来沙子这一堆。
马俊才的这种怀疑并非没有根据,在此前的调查中,考古队发现,距离发掘现场东南三百多米的地方,有一个当地百姓取沙的大沙坑,在两米多的土层下面,堆积有十几米厚的沙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河道遗迹。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马俊才不得不注意每一种可能。他将考古队员带回来的古河道里的沙子与发掘现场发现的沙子进行了仔细对比,马俊才发现两者在颜色和颗粒上明显不同,也就是说,发掘现场的沙子不应该出自于古河道。
马俊才:在旁边我们发现一个大坑,大坑下面有沙子,都是古河套的。那个沙子和这个沙子是两码事,那个灰白的,点沙子,一看带好多斑块的。
现有的证据似乎都在暗示马俊才,在郭庄那个土岗下面,埋藏的极有可能是一座带有防盗功能的积沙墓!而一旦这种猜测成立,那么这座两千多年的古墓也许将会展现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奇!
在中国古代,高规格墓葬多数都有高大的封土堆,封土堆用夯土筑成,虽然比较坚固,但是也相当于给后世的盗墓贼指示了目标,因此很多古代达官显贵的墓在漫长的岁月中被盗劫一空。古人为了防御盗墓,也曾经想尽了办法。据史书记载,有的古墓中设置了弓箭,有的在墓中施放毒气。但是如果时间久远,弓箭腐朽,毒气泄漏,就失去了防御功能。所以,用积沙的办法来防御盗墓,虽然属于被动防御,但效果应该是最好的。除非盗墓的把它上面的封土和沙子全部搬走,当然那样的情况也是不容易发生的。那么考古队这次碰到的,是不是一座防盗墓呢?如果是,它能否经受住这么多次的盗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