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走近上蔡积沙墓,看看古人怎样防盗墓(一)(3)

2009-06-25 11:1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鼎簋
虽然只是猜测,但积沙防盗墓的可能性还是给考古队带来了不小的希望,发掘的进度快了许多,古墓的外形在一天天变得清晰。 这是一个东西向的甲字型

虽然只是猜测,但积沙防盗墓的可能性还是给考古队带来了不小的希望,发掘的进度快了许多,古墓的外形在一天天变得清晰。

这是一个东西向的甲字型大墓,有一条长长的墓道,东西长27米,南北宽17米。这种规模大大超出了马俊才先前的估计,也预示着墓主人拥有非同一般的显赫地位。在墓壁的四角,考古队员清理出了阶梯,很显然,这些土阶梯是当初造墓时候向外运土的通道。而在这些阶梯上,马俊才有了新的发现。

马骏才: 看下面这个弧面,好像人为踩踏的比较明显,那拐角的地方都有沙流,因为我很注意这个细节的,这个拐角处,那个沙流滑下来,我知道百分之八十就是积沙墓,因为看到那个沙子和以前我来的时候和外面盗墓的沙子是一样的。

很多证据正在越来越接近令人兴奋的猜测,挖掘工人加快了进度,所有人都在等待谜底最终揭开的那一刻。

当墓葬南壁的探沟挖掘到地面以下两米时,细密的沙层终于出现了,而几乎就在同一个高度,北部和西部也发现了积沙。与马俊才的推测一样,这应该是一座积沙墓葬。但是,在墓室的东部却一直没有发现沙面,这让马俊才感到一丝不安,因为作为一个积沙大墓,不可能单单留下墓室的东部不填埋沙子。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后来有人把这个区域的沙子挖了出去。在墓室上方的土层被清理干净以后,马俊才看到了令他震惊的景象。

马俊才:这个东部一片黑土。

我们顺着那个黑的那个往下面,也做了一个小探沟往下下。我挖到九米的时候还是黑土,出来一块什么呢,汉砖。

那无疑就是东汉的,东汉时候的黑土,那肯定是个大盗洞。

出现如此大面积的黑土,却没有意料中的沙子,而且出现了东汉时期的遗留物,意味着最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发生了:盗墓者几乎挖空了墓室东部的积沙,在盗墓最为猖獗的东汉,这座大墓曾经遭受了被大揭顶式的毁灭性盗掘。

马俊才:看到那个砖为什么有点发傻,因为知道这是东汉的,东汉的盗墓是有经验的。一看那么宽,十米了还没到头,把这上面的口全部铲掉之后,咱们整个的墓室是27米,它就占了将近14米,椭圆形那么大,它旁边还有几个小凹窝,那些小凹窝实际也是汉代早期的那些洞。

这个发现让满怀希望的考古人员几乎失去了挖下去的信心。因为盗墓在军阀割据的东汉时期非常猖獗,而且大部分情况下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公然带领军队挖掘古代墓葬充作军饷。而那样公开大规模的盗掘,即使有防盗功能的积沙墓也是无济于事的。也就是说,这座古墓极有可能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是一座空墓。

马骏才: 因为东汉晚年很特殊的,东汉晚年是一个军阀混战,农民起义遍布全国的时期,当时的大起义,黄巾大起义。

汉代时期,盗墓相当一部分就是为了筹军饷的。起义军没有什么供应,就是挖这些墓的话,挖一些珍贵的金银珠宝的话,可以变卖,可以筹军饷,筹了军饷才能打仗。

这个意外的打击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连参与挖掘的民工都有些无精打采了。在清理完东部盗洞区的土以后,整个墓室东部共清理出五个汉代盗洞。而一个现代盗洞通过用木板架设巷道也已经穿透墓壁进入了墓内,这种盗墓方式马俊才还是第一次遇到。

马骏才:那个弧形的话那一排盗洞,当时一查12个,这12个盗洞意味着什么呢,特别是汉代盗洞,而且盗的时候什么可能,没有塌,没有塌的情况下,那进去不就相当于现代的入室盗窃了吗,他见什么可以拿什么,他拿不走的可以打碎。

挖掘进行到这个时候,整个墓室的全貌已经完全呈现出来,除了大量的细沙,墓中开始不断出现大小不一的石头,这完全符合积石积沙墓的特征。马俊才看到,墓室西部的沙层还相当的平整,这似乎可以推断墓室西部还没有受到盗墓贼的破坏。那么,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盗墓贼都选在墓葬的东部下手?西部的细沙下面还隐藏着什么意想不到的景象?墓中还存在传说中的千年宝藏吗?

对于一座古墓来说,有时候一个盗洞就足以让整个墓被盗的空空如也,考古人员一连发现了十二个盗洞,这正说明古墓的积沙防盗措施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如果经过这些盗掘以后,真的就剩下一座空墓了,那还是令人相当遗憾。但是古人的智慧远远不只这些,他们还有很多更巧妙的设计,那这些设计到底是什么,有没有起到防御作用呢?考古人员最终有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宝藏呢?且看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