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消失的乌桓国:东胡部族的强悍后代(一)(2)

2009-07-17 15:5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乌桓除了钞略生口为奴外,还进行奴婢买卖。奴隶主要从事家务劳动,有的也从事拾粪草、牧幼畜等生产劳动。 匈奴消灭东胡政权以后,乌桓以及投靠乌

乌桓除了钞略生口为奴外,还进行奴婢买卖。奴隶主要从事家务劳动,有的也从事拾粪草、牧幼畜等生产劳动。

匈奴消灭东胡政权以后,乌桓以及投靠乌桓的东胡其他部落臣服于匈奴,向匈奴交纳牛、马、羊和毛皮等岁赋。在西汉沉重打击匈奴之后,乌桓脱离了匈奴的严密控制,附属于西汉,但也时常与匈奴有往来。

到了东汉时期,中原王朝与乌桓之间关系真正改善的时期。光武帝以大量的钱和丝绸作代价,使乌桓彻底臣服,主动要求成为东汉的内属。东汉授予81名乌桓部落领袖王侯荣誉爵位,并允许这些乌桓部落居住在沿边诸郡。汉朝向他们提供食品和衣服,作为报答,他们承担保卫边境反对匈奴与鲜卑的义务。

东汉还重新设立了乌桓校尉府,负责处理乌桓、鲜卑事务。这个机构使东汉与乌桓之间的和平关系保持了半个世纪。乌桓忠实地履行了协议中规定的职责,坚定地和东汉一起抵抗匈奴和鲜卑的侵略,还参加了对付东汉境内其它叛乱的军事行动。尤其在公元2世纪,乌桓骑兵开始为东汉皇帝服役,被用来作为皇宫侍卫。

汉献帝时期,乌桓与袁绍勾结,共同对抗曹操。为了排除乌桓侵扰的威胁,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远征乌桓。大军直捣乌桓的统治中心,杀掉了乌桓首领蹋顿,平服乌桓各郡。他把乌桓的一万余落部众迁至内地,把乌桓的精兵编为骑兵部队。这支部队英勇善战,在曹操统一北方及与刘备、孙权角力的战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迁入内地的乌桓人因为与中原联系加深,开始从事农业,并被逐渐编入中原王朝的户籍,逐渐与汉族融合。留居在塞外的乌桓人到两晋时期仍很活跃,并先后归附于前燕、前秦、后燕、鲜卑。

魏晋以后,乌桓与其它诸族错居杂处,民族成分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所谓的“杂胡”。据《魏书》记载:“其诸方杂人来附者,总谓之‘乌丸’,各以多少称酋庶长。”后来,乌桓人又扩散至陕西的上郡、冯翊、北地三郡。而雁门郡的乌桓,与鲜卑、匈奴等融合成为铁弗刘氏或独孤氏,发展为赫连勃勃的夏国。幽、并二州乌桓则继续内迁,遍布于太行山以东的河北省中部和南部,参与了十六国、南北朝时各地区的战争。久处中原的乌桓人逐渐被同化于汉族,乌桓姓氏相继有郝氏、刘氏、张氏、王氏、鲁氏等出现;而另一部分随着鲜卑的强大而加入其中,先同鲜卑融合,最终随鲜卑汉化而同化于汉族。

乌桓铁骑威震中原

乌桓人本是东胡部落联盟中的一支,所以继承了东胡人的生活特征,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勇猛善战。

最初的乌桓人生活的地方,史籍中称作“乌丸川”,即西起西拉木伦河以东,乌力吉木仁河新开河以南、洮儿河以西、西辽河以北的狭长带状草原。开始时,乌桓人做为匈奴人的种族奴隶,受到了残酷的奴役。因此,他们经常反抗匈奴人的奴役和压迫,但都被匈奴人镇压。汉武帝对匈奴的进攻取得一连串重大胜利后,乌桓人得到西汉王朝的庇护,徙居五郡塞外之后,生活安定起来。

乌桓人因自恃有强大的汉朝作后盾,为报匈奴人灭亡东胡的旧恨,挖了匈奴人的祖坟。匈奴单于大怒,遣20000骑进击乌桓,同时又派3000余骑入侵汉塞,掠虏汉朝边民。西汉命中郎将范明友为渡辽将军,也率二万骑追击匈奴。匈奴人得到消息,抢先迅速撤离。汉兵遵照大将军霍光“兵不空出”的原则,转而对乌桓进行了攻击。乌桓刚受到匈奴重挫,部众疲敝,在范明友攻击下损失惨重,3位大人被杀,6000余人被斩首。乌桓无力与汉朝为敌,开始时而归附西汉,时而与匈奴联合,实行双重政治策略。

到了东汉初年,新仇旧恨使乌桓人不断进攻中原边境。他们骑着快马,轻装简从,早晨从草原出发,傍晚即可抵达东汉边城。这一时期,不仅东汉军队屡屡被乌桓击败,就连匈奴人也被乌桓杀得北徙千里。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