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它是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代,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从有史记载以来,东胡一直是一个强大的部落,春秋战国时曾打败燕国,秦末,曾向匈奴进行敲诈、勒索。
东胡人起源之谜
东胡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周秦两汉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在今内蒙古东部,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一面和草原上的各族不断互相融合,一面又不断迁入中原与汉族融合,最后都融入汉族之中。因此东胡实际上是汉族祖先的一个主要支系。
东胡之称最早出现在《逸周书·王会篇》,有“东胡、黄罴(pí)”的记述。东胡与屠何、孤竹、令支等族当时是并存的。这些古老民族在战国以后都已经被燕所并。由此可见,这一记载不会晚于战国。《逸周书·王会篇》中又说“正北有……匈奴……东胡……”,孔晁注解说:“东胡,东北夷”;又说匈奴、东胡是“北狄”的别名。《山海经·海内西经》也说:“东胡在大泽东,夷人在东胡东。”大泽据考证是今天内蒙古的达来诺尔。东胡在大泽东,在今西拉木伦河流域,其中的夷人应为居住在今辽东一带的东夷。《管子·小匡篇》载:“(桓公)中救晋公,擒获王败胡貉(hé)、破屠何,而骑寇始服”其中胡貉应该指的是东胡。《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晋公文初立,欲修霸业,……内迎周襄王,居于雒(luò)邑。当是之时,秦晋为强国,……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这也应在春秋时期,因为春秋以后,山戎已经不见于史。
这些有关东胡的记载,都证明东胡是周代活动在近西拉木伦河流域的一个古族。东胡族何时建立国家文献中没有更多的记载可说明。但从《史记·匈奴列传》提到燕将秦开曾在东胡做人质、及东胡以有王的记载,可推断出东胡在战国时就已经建立了国家,因此同时也形成了东胡民族。
关于东胡的起源,文献记载简略而且混乱。
唐代尹知章称:东胡的祖先是屠何族。但这个说法与《逸周书》、《管子》等书记载的东胡与屠何并列的史料是矛盾的。按书中的记载来看,东胡与屠何应该是曾同时存在的两族,屠何的活动范围在今天的辽西一带,东胡则在今天的东蒙古一带。屠何不可能是东胡的祖先。
有人则认为,春秋时的山戎是东胡的前身。到了战国时期,山戎改称为东胡。按这种说法,“东胡”这个名字之名最早应该是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但从《逸周书》的记载来看,东胡之称在周朝建立之初就已经出现,《山海经》也记载了东胡的出现,时间早于战国时期,《史记·匈奴列传》及《逸周书》更将东胡与山戎并列提及。因此,东胡与山戎也应改是并列的两族。山戎的活动范围在今天的大凌河流域上游,东胡则在今天的西拉木伦河流域。齐桓公大败山戎后,东胡一度南下,占领了原属于山戎的地盘。后来,由于受到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的攻击,东胡北退千里,又退回西拉木伦河流域。在这个时期,山戎族可能有部分融入了东胡,但不能说山戎就是东胡的祖先。
还有人说,东胡的祖先是土方民族。这个说法是近年才提出的。但土方的确切方位一时还难以定论,也没有更多足以证明土方是东胡之祖先的史料。
此外,有人认为东胡祖源与武庚建立“北殷”有关;有人则说东胡族人是商末周初箕子东赴朝鲜时留下的遗民;还有人提出东胡族系殷商之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