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消失的乌桓国:东胡部族的强悍后代(二)(2)

2009-07-17 16:0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这一战,如果曹操战败,势必全军覆没,难以逃回中原;如果乌桓战败,则柳城势必定失守,而他们也来不及再组织一支大军。因此,白狼山之战势关全局

这一战,如果曹操战败,势必全军覆没,难以逃回中原;如果乌桓战败,则柳城势必定失守,而他们也来不及再组织一支大军。因此,白狼山之战势关全局。

乌桓骑兵单兵作战能力强,但缺乏战术、战略配合。曹操手下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百战余生的精锐骑兵和“虎豹骑”,但将士们经过十几天的山路和急行军,体力已经大打折扣,而对抗骑兵的重装步兵还在队伍后面。所以,这一场战斗,战争的双方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谁能抓住战机、激发士气,谁就能赢得这场战争。

面对久负盛名的乌桓铁骑,曹操没有惊慌。他登上白狼山观望敌阵,发现乌桓军队伍不整,阵形松散,便命令大将张辽、张合做前锋,冲击敌阵他把自己指挥军队的旌旗交给张辽,为张辽等人打气。张辽持旗上马,率军直冲敌阵。在他的带动下,曹军的精锐骑兵与乌桓骑兵在白狼山下一场血战。张合、徐晃、曹纯等猛将奋勇争先,数万骑兵在刀光剑影中舍生忘死地厮杀。仓猝集结的乌桓军本就人心惶惶,见曹军如此勇猛,更加胆怯,开始崩溃。混战中,曹纯麾下的:虎豹骑捕获乌桓首领蹋顿,将其斩首。这么一来,乌桓群龙无首,士气立泻,被曹军杀得七零八落,死尸铺满山野,长期以来纵横中原的乌桓铁骑全面崩溃。

之后,曹操挟白狼山大胜之势,率军一举平定了三郡乌桓的亲袁势力,直接占据柳城。他没有追击再次逃亡投奔公孙康的袁尚、袁熙,而是成竹在胸地声称,这两人都首级将会很快被送来。果然,没多久公孙康就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来,以避免士气正旺的曹操把战火烧到自己的领地。

曹操北征乌桓这一战,打得十分艰险。先是有大雨阻路,随后为了出其不意的急行军也使全军疲惫不堪。更危险的是,为了急行军,曹操的骑兵与步兵已经前后脱节。白狼山一战,曹操其实是以数量比敌军少的疲惫骑兵迎战“天下名骑”。再加上东北的气候与中原大不相同,天时地利曹操可说是一样不占,人和一项还因兵力以及士兵的体力而大打折扣,连曹操最信赖的谋士郭嘉也在此次行动中重病身亡。因此,曹操的这次胜利实属不易,也有侥幸的成分。连曹操自己也说:“这次赢得困难,赢得侥幸!”

好在曹操还是成了最后的胜利者,并获得了精锐的乌桓骑兵,这大大发展了曹军的骑兵部队。

这一年九月,曹操从柳城班师。此时雨水已经止息,滨海道可以通行了。曹操经此路返回,途经碣石,回想白狼山一战,意气风发,写下了豪情满怀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最后一句中的“幸甚至哉”,应该是曹操征乌桓后的的真实感受。

乌桓大事记

公元前206年,匈奴王冒顿单于消灭了东胡人联盟。东胡人中的一支向北败退,来到科尔沁草原的中心地带的乌桓山下定居,为匈奴人役使,是为乌桓。

汉武帝时,汉朝打败匈奴,乌桓人得到西汉王朝庇护,徙居五郡塞外之后。

公元1世纪初,乌桓人开始蓄养奴隶,正式进入奴隶社会。从此,他们不断在缘边地区进行战争,掠夺人口做奴隶。

东汉初期,光武帝以财物诱惑,使乌桓彻底臣服,成为东汉的内属。东汉授予81名乌桓部落领袖王侯荣誉爵位,允许乌桓部落居住在沿边诸郡。汉朝向他们提供食品和衣服,作为报答,他们承担保卫边境反对匈奴与鲜卑的义务。

汉献帝时期,乌桓与袁绍共同对抗曹操。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远征乌桓,杀掉了乌桓首领蹋顿,平服乌桓各郡。乌桓国从此灭亡。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