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虢国国君的墓葬中,一个惊人的发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科技对人类的意义,在虢国一号墓椁室的东南角,放着一堆车马器,就在这堆车马器上,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件珍贵文物。
虢国墓地考古队的队长姜涛回忆说,当时最初露出来的时候是那个玉柄,再往下清理,开始看到了一些锈的痕迹,这把剑本身外面有一个制作非常精制的牛皮鞘,软鞘在那边插着的,那个牛皮鞘上面的针脚都看得非常清楚。
这柄玉茎铜芯铁剑,剑柄用玉做成,下葬时剑身用丝织品包裹,被装在用皮革精心制作的剑鞘内,显然,这把剑是墓主人的心爱之物。它说明当时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出精美兵器的特殊工艺,出土时的剑身通体严重锈蚀,中部因受压而断裂,但看起来并不起眼。经过测试,证明这把剑是铁制的,这一结果令人吃惊。
在今天的中国,舞剑已经成为强身健体的方法,剑在他们的手中只是道具,丝毫没有杀气,而在远古时期,剑身上却经常沾满敌人的血迹,剑是一种有效的近身搏斗兵器,而天下利剑,多出于吴越。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方诸侯国中,涌现出了干将、莫邪等铸剑巨匠,这一时期的剑还是青铜铸造的。
出土于湖北的越王勾践剑,2000多年的时光竟然没有让它断裂或者锈蚀,刃口仍旧保持着刚刚铸造时的锋利,更让人惊叹的是剑身遍布黑色的菱形暗纹,直到今天,人们都还无法确定古人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至今发现的吴王剑和越王剑在10余柄以上,铸造都很精良,反映了当时南方吴越两个诸侯国的青铜铸造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千百年来,关于剑的传奇一直在中国人中间流传。孤独的剑客、不可琢磨的剑术,在作家的笔下已经成为中国功夫最具传奇色彩的象征。
和剑客相比,中国传统刀客的形象潇洒不足但沉稳矫健。
也许这跟刀本身的特性有关,商代的铜刀长度很短,但是短刀重量较沉,灵活性反而比不上短剑,没有受到人们的青睐。800多年后的西汉,短刀第二次出现了,钢铁为刀提供了更为坚韧的骨骼,有种长达 1米的环首刀具备了凌厉的杀气。
又经过几百年的改造,环首刀不见了,在战争中取而代之的是令人恐惧的横刀,刀的品种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好,在战场上占尽了风光。
从汉朝以后,一直到清朝,刀都是士兵必备的格斗兵器。
无论是刀还是剑,虽然早在远古时代就被发明,但青铜刀剑都比较脆弱,刀剑真正的黄金岁月是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战国时期,中国的冶铁技术达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高度。
曾经无比辉煌的青铜器逐步走向末路。
如果说秦汉之初的军队中还有少数青铜兵器在继续使用的话,那么,到了汉武帝时代已成了钢戟铁矛的天下。
西汉早年的闽越王城遗址中出土了很多铁制器物,这里出土的铁矛头以82厘米的长度成为中国之冠,重达15公斤的铁犁铧也是当时中国之最。而铁兵器更是具有相当的韧性,估计是铸造成型之后又经过热处理和反复的锻打。
差不多同一历史时期的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600多件铁器。
通过现代科学方法检验,这些铁器的铸造水平远远超出人们的估计,工匠们用原始的冶炼捶打方法,不仅打造出工艺水平极高的铸铁件,而且千锤百炼出了令人惊叹的“百炼钢”,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钢制品。
科技的发展再次引起兵器制造的巨大进步,冷兵器从青铜到钢铁的彻底变革,是在汉代完成的,从此,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在第一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仅以牺牲100多人的代价,打败了拥有数十万士兵的伊拉克,依靠远程兵器进行空中打击是美军制胜的关键。从最原始的弓箭发展到现代枪炮,甚至导弹和火箭,远射兵器的发展始终处在各个时代兵器技术改良的尖端。
在弓上加装一个有青铜机栝的木臂,就成了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