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消失的吐蕃王国:源起和亲的古老部族(一)

2009-07-29 11:1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我们知道这个国度,是通过文成公主的和亲才渐渐了解的。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少年登基,十三岁时便当了吐蕃部落的第三十三代赞普。他年少有为,又有几个得力的大臣当帮手,平息内乱,稳定内部,巩固王权,迁都拉萨。然后发展经济,制定法律,统一官制兵制,划分军政区域,任命官员、派遣将领,建立了统一的吐蕃奴隶主政权,使西藏历史上出现第一个王朝-――吐蕃王朝,吐蕃的疆域扩展到北至吐谷浑,南至泥婆罗(今尼泊尔)、天竺(今印度),东与唐朝相邻,形成了有史以来吐蕃疆域最大的时期。

生命禁区里诞生古老王国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

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做了吐蕃赞普(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彪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suò)城(今拉萨)为中心的强盛王国。

那么,吐蕃人是从何而来的呢?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徙到西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吐蕃国的《国王遗教》一书中,还记载着一个“猕猴变人”的传说。

传说,西藏的古猕猴满身长毛、面色赤红。这些猕猴起初与其他猕猴及飞禽走兽群居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大森林中,以采摘果实为生。不知过了几百万年,这些猕猴由于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差异,逐渐脱离其他古猕猴,离开森林,转移到林间草原上生活。这时,这些猕猴已能直立行走,以树叶为衣,以不种自收的野生谷物为食,居住在山洞里。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与自然界斗争,打制一些粗糙的石器,开始有目的地劳动,逐步进化为原始人类,这就是吐蕃人的祖先,同时也是藏族人的祖先。

山南泽当一带,至今还可见到某些凹地深沟中积存着几丈深的腐烂树叶和埋葬很深的大树根。说明这一带曾经是原始大森林,这片森林一直绵延伸展到工布、达布一带。解放后,在雅砻河谷发现恐龙化石等等,这一切说明西藏的东南地区,在远古可能是热带地区。后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森林的减少,古猕猴为了寻找食物,从森林走向地面生活。如今在西藏传说中,泽当一带的山洞被称为藏族祖先古猕猴的遗迹,而索当一带的一片园田则被称为是藏族古先民人工控制作物生长和繁殖的第一片农田。因此,后来朝山拜神的人们都会在这些地方掘一撮土带回去留作纪念,认为这是神土。

“吐蕃”一词,始见于唐代汉文史籍。蕃,藏语作“bo”,为古代藏族自称。根据较普遍的说法,蕃是由古代藏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本”(bon)音转而来;也有人认为,蕃意为农业,与卓(牧业)相对。吐,多数人认为是汉语“大”的音转,是对吐蕃向唐朝自称“大蕃”而音译;也有解释为藏语“lho”(意为山南,吐蕃王室的发祥地)或“stod”(意为上部,即西部)的音转。

6世纪时,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 穷结一带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7世纪初,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苏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诸部,将首邑迁至逻些(今拉萨),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与藏民族形成有重要关系的羌族。

羌族居住在中国西部,是一个古老的大游牧族。它和汉族在远古传说时代已有往来,到了商朝,屡见于卜辞,周朝以下,史书记载愈益详备。羌族居地以西海(今青海)为中心,向四方伸展,主要是向西方伸展,出东面以及南北面都受到汉族的遏阻。据《后汉书•西羌传》所说,羌人只有部落酋长,没有君臣上下,部落多至150个,各随水草迁徙,不相统属,长时期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上,不能建立起国家来。

战国初年,秦献公出兵攻掠羌地,羌部落的酋长印(áng)为避秦兵,率部众向南方迁徙,与青海诸羌隔绝。后来,印的子孙繁衍,自立部落,散居各地,其中有牦牛部;又有白马部,也称为广汉(四川广汉县)羌。这些部落在蜀边境内外,迁徙无常。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