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公主与那些说不清滋味的传说
金城公主是唐中宗养女,是一位真正的公主。他是雍王李守礼之女,李守礼的父亲父是章怀太子李贤,即高宗李治第六子,中宗与睿宗之兄,本身又是中宗养女,身份高贵。在金城公主以前,中原王朝嫁出去的公主虽都称是宗室之女,但要么是由宫女、妃嫔假扮,要么是皇族旁系成员的女儿。真正有皇族血统的和亲公主,金城公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公元707年(神龙三年),像松赞干布一样,吐蕃赤德祖赞赞普遣使替儿子向唐朝请婚。唐中宗同意了赤德祖赞的请求,决定将金城公主嫁给他。
传说,西藏吐蕃王朝时期,赞普赤德祖赞的妃子赤尊生了一位王子,长的威武英俊,如天神降临人间,因为其母是羌族姑娘,所以给他取名“姜擦拉温”,意思是“羌族的外甥,天神的子孙”。王子渐渐长大,到了该取亲的年龄了。赞普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选王妃之事,说:“先祖松赞干布,雄才大略,娶大唐之女文成公主为妻,使两国和睦相处,使吐蕃繁荣稳定。今王子长大成人,应有一美丽贤慧的姑娘作其妃子。我闻唐中宗之女金城公主美而娴,故欲娶之。”大臣们纷纷表示统一,于是吐蕃派使臣携重礼前往长安请婚。唐中宗看过奏章和聘礼,决定将金城公主许配给吐蕃王子。金城公主知道后,想到吐蕃遥遥千里,远离家乡,又不知王子人品如何,因此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幸好公主有一面宝镜,可照未来和远方的事物,她从镜中看到吐蕃雅砻河谷美丽富绕,王子神俊。于是满心欢喜答应嫁给姜擦拉温。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春,吐蕃遣使迎公主入藏。《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唐中宗亲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县,“帐饮,引群臣及虏使者宴,酒所,帝悲啼嘘欷,为赦始平县,罪死皆免,赐民徭赋一年,改县为金城,乡曰凤池,里曰怆别。”再以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送往吐蕃。
金城公主到达吐蕃后,赞普为其另筑城居。金城公主入蕃30年,力促唐蕃和盟。此间,唐、蕃虽曾进行过多的次战争,但由于金城公主的努力,双方使臣往来频繁,双方终于在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定界刻碑,约以互不侵犯,并于甘松岭互市。
人们所不知道的是,金城公主入藏,本是要嫁给吐蕃年轻英俊的王子善擦拉温,谁知王子在迎亲途中坠落马下,竟然一命呜呼。
传说,金城公主当时正行至汉藏两族交界处,突然心绪烦燥,就拿出宝镜观看。谁知镜中原来年青英俊的王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满脸胡须的老头。公主迷惑不解,内心悲痛,不觉宝镜从手中滑落,摔成两半,变成了两座山。这两座山就是青海境内的日月山。
传说只是传说,金城公主并没有什么宝镜,两座山也不是宝镜所化,但王子已死确实事实。王子虽死,其父还在,和亲的使命必须完成。金城公主只得继续艰难之旅,阴错阳差嫁与本应为其公爹的赤德祖赞,成了一名偏妃。
后来,金城公主生了一个儿子。赤德祖赞听到喜迅,急忙从外地赶回。不料,在他回来之前,金城公主的儿子被出身于纳囊家族的妃子喜登抢去了。当喜登来抢婴儿时,金城公主又气又急,哭着喊到“这是我的孩子”,同时还拿有奶的乳房证明。谁想到,纳囊妃子早已存心抢孩子,事先在乳房上涂了药,也挤出奶汁来,因此闹得大家搞不清孩子到底是谁生的。最后,孩子还是被纳囊妃子恃强抢去了。
为了判断孩子到底是谁生的,赤德祖赞想出了个办法,把孩子放在宫殿的一头,让两个妃子去抱,谁先抱到,孩子就是谁的。金城公主拼命先跑到那儿,把孩子抱到怀中。喜登后到,见孩子被金城公主抱去,又急又恨,心想:孩子死就死了,也不能让你抱去。便不管死活地向公主怀中去抢。扯来扯去,金城公主害怕把孩子抢伤了,便大声说:“孩子本是我生的,你这泼妇,别把孩子抢伤了,你抱去吧。”就这样,大家看在眼里,心里也就清楚了。但纳囊家族权大势众,谁也不敢明说,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孩子被喜登抱走了。
过了一年,王子已经周岁了,要举行庆祝会,赤德祖赞想趁这个机会判明王子的亲生母亲。于是,他把汉族亲友和纳囊氏亲友都邀来参加庆祝会。等大家坐定,赤德祖赞拿起一只金杯,杯中盛满美酒,然后交给王子,并说道:“把这杯美酒献给你的真正的舅家亲,由此来判谁是你的亲生母亲。”纳囊家族的人手中拿着各种令孩子喜欢的东西逗引小王子,但小王子连看都不看一眼,说:“我是汉家的好外甥,纳囊家族怎能当我的亲舅舅!”说完,举起酒杯,坚定的走向汉家舅亲一边。金城公主见此情景,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连声叫到“我的好儿子”,小王子终于回到了金城公主的怀抱。
身心受到伤害之金城公主,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命运坎坷,于吐蕃生活未及三十年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