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贾湖遗址:远古时代一个遗忘的巨大秘密(三)

2009-07-31 16:58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地方,有一泓静谧的水域名叫贾湖。贾湖村的村民从明朝初年迁移至此,平静度日,仿佛在无意间守护着被世人所遗忘的一个巨大秘密。

1962年,河南省舞阳县文物专干朱帜在贾湖村东面的荒地上发现了史前文物,20多年后,河南省考古所的研究员张居中与贾湖遗址考古队在这里开始了发掘。随着发掘的深入,9000年前贾湖先民的生活逐渐呈现在眼前,贾湖遗址的意义已经被世界考古学界所公认,并定名为贾湖文化,它为中国历史上新旧石器时代之间的断点又搭上了一座至关重要的桥梁。但是在舞阳县贾湖村考古发掘现场不断出现的带孔骨管的身份仍然是个密。到1987年,带孔骨管在贾湖遗址已经出土了二十余支,这些带孔骨管的长短、粗细、孔数都不尽相同,它们的真实用途究竟是什么呢。

1986年5月,M78号墓中第一次出现了带孔骨管。此后,不断有类似的器物出土。

还有一些在出土时已经非常残破难以修复。甚至还有来不及钻孔的半成品。

带孔骨管究竟是什么,成了张居中内心最大的谜题,然而冥冥中仿佛有所安排,就在距发现第一只带孔骨管一年后的几乎同一天,张居中向着谜底又迈进了一步。

1987年5月,在T101号探坑的西南部,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墓穴——M282号墓。不可思议的是,墓穴中的随葬品,几乎囊括了所有石制、骨制、牙质的工具类型,在墓主人头部右侧还放有一组龟甲,随葬品总计61件之多,在三年半的挖掘过程中,这无疑是最豪华的墓葬。在这座墓葬中又出土了两只带孔骨管。

M282:21号骨管断成三截,在第二孔断裂处,有三组缀合孔,第四孔断裂处有四组缀合孔,可能是墓主人生前将它摔断了不舍得丢弃,又缀合在一起继续使用。缀合孔直径在1毫米左右,在没有先进工具的年代,贾湖人时如何进行这样精密的钻孔呢?。

而M282:20号骨管毫不夸张的说,是一件近乎完美的艺术品,通体呈浅棕色,光滑油亮,是所有出土的骨管中保存最好的一支,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竟然日久弥新,好像至今还带着主人的体温。

一年来,张居中已经见证了十余支带孔骨管的出土,而每一次骨管出现,都会带来新的难题。他有种感觉,一定有一个能把这些带孔骨管联系起来的关键证据,他还没有找到,但随着这些带孔骨管的不断出现他正在逐步接近问题的答案。让张居中没有预计到的是,这支M282:20号骨管,正是日后打开谜底大门的 一把钥匙。

贾湖遗址发掘进度比较缓慢,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复杂的地层关系,贾湖人在这片地区定居近千年,提供了中原地区原始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宏图蓝本。根据碳十四测年数据和出土陶器的制作水准综合分析,贾湖遗址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越靠近地表的地层,器物越丰富、形制也越精美。相反越往深挖,墓葬残破越严重,随葬品也越单调。

第一期,距今9000至8600年左右

第二期,距今8600至8200年左右

第三期,距今8200至7800年左右

遗址东南侧T114号探坑,正处于第一期发掘阶段,探坑西南侧的M341号墓的墓主人的头骨碎裂,胯骨移位、右侧肋骨丢失,大部分随葬品都破碎到难以辨认,但是他所携带的至关重要的信息却奇迹般的完整保留,墓主人右脚背上侧的是一组龟甲,手臂的肱骨和尺骨内侧各有两支带孔骨管。这两支骨管看上去很短,张居中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凑近一看才发现,一支只有六个小孔,而另一支只有五个,5、6、7、8这个数字排列让张居中的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显然随着时间的推进,骨管上的孔数呈现递增的趋势。张居中猛然间想到,这这些带孔骨管存在从5孔到7孔的递进,与中国古代音律从五音到七音的发展过程不谋而合。 5 6 7 8这个数字排列让,张居中的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第一期  M341 五孔 六孔

第二期  M78 M282 七孔

第三期  M253 八孔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就有了“以乐通神”的观念,《易·豫卦》的象辞中说“先王以乐作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史记·孝武帝本记》记载:“古者祀天地皆有乐,而神祗可得而礼。”描述远古时期,人们用音乐和神灵沟通的情景,这说明音乐的起源和宗教关系非常密切,音乐、舞蹈、诗歌等各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都缘于宗教仪式的需求。然而伴随这些骨器出土的,总有龟甲,很可能说明了这些骨管和原始宗教有关,它会不会是贾湖人用来通神的乐器呢?

连张居中自己也很难相信,贾湖遗址毕竟存在于传说中伏羲创八卦和女娲补天的洪荒时代,莫非那时,贾湖先民已经通晓乐理、精于演奏了吗?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