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建文帝失踪之谜:究竟是自焚还是密道出宫?(3)

2009-10-17 09:19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佚名
不可思议的是,就连《明史》中也有这样的说法,《明史·郑和传》中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

不可思议的是,就连《明史》中也有这样的说法,《明史·郑和传》中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从1983年起,《文汇报》记者徐作生利用7年时间查阅了大量史料和方志,发现了一条与建文遗踪有关的线索。

徐作生,上海《文汇报》记者,他始终对建文皇帝遗踪问题十分关注。

据《明史》里记载:京城失陷时,建文帝带着几个忠心的随从趁夜逃出南京,几人一路逃到了离南京并不远的苏州,建文皇帝的主录僧溥洽和尚收留了他们,把建文帝藏匿在了他的普济寺里,可是风声还是传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耳朵里,他立即把溥洽抓起来关进监狱,逼他供出建文帝的下落。

史料记载被捕入狱的溥洽什么也没招认,朱棣继续派大队人马搜查建文帝。

徐作生说:“但是建文帝却没有踪影,那么建文帝到底哪里去了?他是不是被溥洽藏起来了,或者被另外一个强有力的保护人接走了?那么这个强有力的保护人又是谁呢?”

这个强有力的保护人很可能就是一个叫姚广孝的神秘人物。姚广孝是明成祖的心腹谋士,在辅佐明成祖夺取帝位后,他舍弃了成祖给予他的功名利禄,毅然归隐禅寺,因此成祖非常敬重他。

永乐十六年三月,年已84岁的他病势垂危,但他还特地从苏州远赴北京,托人传信给成祖,说有事相求。接到姚广孝的来信,成祖亲自来到他下榻

的地方,问姚广孝有什么请求,姚广孝说只有一事相求,请将溥洽放出来。成祖没有拒绝他这个临终的请求,当下命人将溥洽和尚放出了监狱,而姚广孝顿首谢恩之后就辞世了。

徐作生四处寻访,在苏州吴县又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

徐作生发现在明、清《苏州府志》、《吴县志》上记载:“积翠庵,一名皇驾庵。明建文帝逊国时曾移驾于此。”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到达穹隆山之后,从当地老人的口中,徐作生得知一块建文皇帝遗留下来的碑文,就在穹隆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

徐作生介绍说:“当时这块碑就是在猪圈里,后来被人移到一条小河边去了。1983年的时候,我来这里考察,当地村民带我到这里来,当时这里还有两行字:皇驾庵明建文帝逊国于此。”

石碑已经成为当地村妇的捣衣石,历经岁月的无数次摩擦,上面的字已经模糊不清,但徐作生当年隐约看出来的那几行字“建文帝逊国于此”同《苏州府志》中的那段记载不谋而合。

在查阅了大量史料和方志后,徐作生发现:穹隆就是当年明成祖分封给姚广孝的佛门禁地……

曾经帮助溥洽庇护了建文皇帝的姚广孝,很可能将建文皇帝藏在了穹隆山上。

徐作生介绍说:“也就是说姚广孝会不会庇护建文帝,在姚广孝的著作里面,也就是《逃虚子集》中叙述了他曾经救过一个五马贵等人,五马,天子是用五马的,五马是不是建文帝,我们现在姑且把它作为一个问号放在这里。”

永乐十六年,也就是姚广孝逝世的那年,聪明的明成祖显然意识到姚广孝临终请求的真实用意,是暗示他放过建文。因为姚广孝知道如果自己一死,穹隆山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具有严格防范措施,建文的安全会失去有力的保证,所以他冒死请求成祖放过建文。

永乐二十一年,心力交瘁的建文皇帝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于是,一直紧密监视他行踪的胡濙赶紧赶赴京城,将这个消息奏报给明成祖。

这也正与《明史》所载相吻合,史载明成祖直到临死前一年,正是1423年才对建文皇帝一案放下心来。因此,徐作生推断建文帝一直躲避在穹隆山,死后被葬在皇驾庵后的小山包里。

而研究员商传认为:“迄今为止,我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只认为建文帝是出亡了,至于他出亡之后的种种关于他的记载,到现在我们还不能够把它当里做真实的东西。”

建文皇帝的下落究竟如何,真相或许已随着600多年前皇宫那场熊熊燃烧的大火,消散在灰烬中了。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