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们看到秦始皇兵马俑时,总觉得秦代的雄风犹存。其战阵之威,人数之多和人形之高都使今人,包括中外人士感受到“秦王扫六合”那所向披靡的气势。然而,作为一个朝代来说,它实在是太短了,以致在我国地下颇丰的古物之中,秦代工艺品为数寥寥。除了我们见到的漆盂以外,木梳和虎符等等都是秦代的典型物品,可是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战国艺术的特点。而汉代又多承秦制,因此可以说,尽管秦朝年代很短,但是它对艺术所作出的努力,它在工艺美术方面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是不可低估的。
秦代遗址中所出土的银器更少,不过这件盘是目前所知最为可靠的秦代银器。银盘高5.5厘米,口径37厘米,重1705克,(直口,平折沿,折腹,地微内凹。口沿及内外腹壁錾刻三组龙凤纹,每组布局疏密适宜,采用二方连续的环状图案,龙凤纹为S形结构,宛如流动的几何图形。三组龙凤纹上下相互迭压交错,龙首张口回顾,凤首卷曲,颈饰凤羽。
盘内底中心錾刻三条盘龙纹。龙首张口,额顶有角,躯下有足,龙尾弯曲与另一条龙相衔接。构图于规整中寓变化,线条古朴、抽象,而又流畅、华美,呈现出自由奔放、活泼秀丽的神秘感。
器身内外装饰纹样采用满地装,龙飞凤舞,布满全身,显得繁缛华丽。银盘制作工艺精湛,錾刻娴熟精致,纹饰处全部鎏金,银色的质地,金色的纹饰,交相辉映。
盘口沿底面和外底刻有铭文47字。……外底所刻“御羞”,即“御馐”。御馐归属少府,管理帝王膳馐原料,也提供帝王美食,因此,这件银盘系专供帝王美食之用。
出土于山东临淄区大武乡窝托村西汉齐王刘襄墓陪葬坑中。当时共出土银器130余件,其中只有几件是秦始皇三十三年造的。这一件银盘刻花鎏金,纹饰錾刻得极为精致,可以看出秦代艺人娴熟的技巧。而且,所呈现的花纹规整、细腻,有很强的韵律感,应该说是在当时已有相当水平的工匠和很像样的作坊了。
同墓还出土两件略小的银盘,饰波折纹、花叶纹和云龙纹等,纹饰上全部鎏金。如今只能管中窥豹,但愿有更多的秦代文物重现人世。
(责任编辑:多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