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青花瓷:沉睡海底300年(3)
2010-05-19 11:14
一般来说,沉船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触礁沉没。福建省的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同时又有暗礁密布,在风大的时候,无月的夜里,潮汐变化的
一般来说,沉船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触礁沉没。福建省的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同时又有暗礁密布,在风大的时候,无月的夜里,潮汐变化的时候,或是船员过于疲惫时,通常都可能发生触礁的事故。如山东胶南的鸭岛沉船遗址、福建连江定海的“白礁I、Ⅱ号”、福建东山的东门屿遗址、海南西沙群岛中的北礁遗址等都属这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是搁浅。如果航路上某些地方太浅,遇上低潮,就容易发生搁浅并导致沉船事故,如辽宁绥中的“三道岗元代沉船”就属此类。
第三种形式就是突遇风浪使行船倾覆,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前两种情况的出现有可能也是由于风浪造成船只偏离航线,从而发生触礁与搁浅事故。我们曾经工作过的很多沉船遗址都是在离暗礁较远或没有暗礁的地方发现的,这些沉船事故就是由风浪造成的。
“碗礁一号”沉没的原因应该属于哪一种类型呢?
“碗礁一号”所在的海域,位于五州群礁的边缘,在这片海域,古代和今天的航线变化并不大,在沉船点不远处,我们仍能看到往来的航船络绎不绝。其实,从目前中国水下考古中所发现的沉船遗址可以看出,古代航路与今天万吨级以下轮船的航线变化都不是很大,只是今天的这些小吨位船的航线略比古代航线更往东偏些。
中国人自汉代就开始挑战海上航行,并且在航海实践中发明了科技水平相当高的航海工具,如指南针、过洋牵星等,但是,这些工具都是在无法利用海岸作为目标,以及万一出现情况无法往海岸上逃脱的时候才用的,更多的时候,人们都是利用海岸作为参照,并把海岸当做最好的依托。
这艘沉船所在的位置与被称为“碗礁”的礁石最为接近,从主航道至沉船所在点,基本没有暗礁。因此,我们推测,沉船可能是在航行中突遭风浪,在脱离主航道后,朝着碗礁方向行驶,试图靠近岸边,但是尚未接触到礁石便沉没了。
这艘不幸沉没的船的主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这笔300年前没能成交的买卖,今天给中国水下考古事业送上了一份难得的珍贵礼物。
船上货物是外销瓷吗
我们在水下沉船遗址的上方架设了一套方格探方系统,对露出的文物与沉船构件进行测绘,通过每一块细小图纸,最终拼合成一张完整的沉船文物分布情况图。
记录工作完成后,文物就可以发掘出水了。一批批陆续出水的完好文物,使我们渐渐了解了当年“碗礁一号”装载货物的重要信息。这些瓷器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小型的日常生活用瓷,其中的优质品如同史料记载的官窑瓷器一样,“土坯细腻、质地莹薄、釉色俱佳”。另一类是作装饰观赏用的陈列瓷。我们发现了一种葫芦瓶,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特别,下层是酱釉,中层是哥釉,上段才是青花釉,十分珍贵。出水的最为大型的瓷器是“将军罐”。“将军罐”这个名称是由于它的盖子像将军的类商品是最大宗的,占所有器类的绝大多数;另一类是以国内原有的器型为主,依据国外市场的需要略加变化,第三类是来样定烧的陶瓷器,在其他地区的沉船和欧洲传世文物中有一些我们在国内未曾见过的器型,其风格基本是欧洲化的,这种器物应该属于来样定烧的东西,但数量不是太多。
从“碗礁一号”沉船的这批瓷器来看,它绝大部分都还是中国传统样式的陶瓷器,实际上在明清时期,大量的外销瓷还是中国传统样式的陶瓷器。
揭晓谜底的关键,是我们在这批瓷器中找到了许多器物的盖子,如高脚杯加上盖子,杯与盖都是中国式的,只是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样式,充满了异国情调。还有一种为数不少的精致小瓷瓶,造型各异,经过专家考证,它将作为一种典雅的装饰品摆到西方人家的餐桌上。
几乎所有瓷器上的纹饰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是,专家在一种瓷盘上却发现了与众不同之处。这种盘子这次发现了很多,非常薄,它的图案,应该是地中海沿岸的花卉,在当时,中东和西方把这几种花卉看做是天堂的花卉,是幸福之花。
这类瓷盘有一个特别的外国名字叫“克拉克”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