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友谊县成富乡凤林村西面,约三百米处的七星河北岸,有一座被当地百姓叫做对面城的废弃古城。
古城由何人所建,落成于什么年代,城里有过怎样的辉煌与不幸?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时光到了1984年,随着一个探访者的到来,古城的神秘面纱才被逐渐揭开。
来人的名字叫王学良,现任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文物管理局局长。自从1984年第一次来到古城后,他就和古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促使王学良萌发走进凤林古城的想法,始于1983年。
这一年,29岁的友谊县中学教师王学良,来到省城哈尔滨教育学院历史科进修。没有想到,老师的一番话,使他立下了雄心壮志。
王学良介绍:在讲到黑龙江历史时,有个叫吴德坤的老师谈到,黑龙江由于文献记载少,考古发掘材料少,空白很多。我说要体现人生价值,就得填补空白,我就想起了曾祖给我讲的那个对面城。
在王学良的人生履历中,1984年8月17日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趁着放暑假,这天一大早,王学良坐着弟弟的摩托车来到了凤林村。在村民的指点下,他终于见到了耳闻已久、隐藏在树林中的古城遗址。
经过王学良初步估算,凤林古城城墙基址周长约有490米,高度约 4-8米,并有角楼和马面。城墙下面是深约3米、宽 15米的城壕。
在古城内,王学良还捡到了不少古人遗留的陶片。
1985年3月,王学良在省城两年的进修学习结束,回到家乡成为了友谊县委党校的一名教员。然而,王学良并没有忘记隐藏在树林中的凤林古城和自己向往的考古事业。
当年10月,王学良带着成立友谊县文物普查小组的美好设想,走进了县政协副主席王治田的办公室。王治田对此极为关注,也非常热心。县文物普查小组很快就成立起来了。随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调查工作。
当时,王学良主观地认为,凤林古城是由小西城和大东城两个城区组成的。接下来,他和同伴们借来一个小平板测量仪,起早贪黑地用了五天时间测量大东城和小西城,得出的结果是,两个城区的周长为1800多米。
这次文物普查,还找到了另外七处古代遗址,在县里引起了轰动。
1988年,机遇再一次向王学良招手,这年2月,友谊县文物管理所正式成立,他成为这个所的负责人。此时,王学良首先想到的,是把凤林古城申报为省里的文物保护单位。觉得有必要请专业人员对古城再重新作一次测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土地局派出专业人员,对凤林古城遗址进行了全面测量,其结果让王学良大吃一惊。
这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古城,城址周长六千三百三十米,面积竟然达到一百一十四万平方米。
古城中,共有大小不等的九个城区。城区与城区之间,由一条条壕沟来分隔。大部分城区有相互连接的道路和城门。
在凤林古城的九个城区中,编号为七城区的城池特别引人注目。它位居古城中心,城池为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