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林古城遗址考古记(4)
2010-05-26 10:28
就在殷德明准备下山时,恰巧碰上了王学良正带人测量炮台山城址的地形与平面图。此时的 王学良,已经于1997年4月调到双鸭山市文物管理站任站长。 殷
就在殷德明准备下山时,恰巧碰上了王学良正带人测量炮台山城址的地形与平面图。此时的
王学良,已经于1997年4月调到双鸭山市文物管理站任站长。
殷德明登上古城看着王学良他们测绘的图纸,然后走到山南边再次查看山顶坑的数量,一二三四五六七,查到第七个时,殷德明脑子里蓦然反应出,这不是北斗七星吗?
为了形象地展示“北斗七星”,得到消息的宝清县马上把消防车开到山顶旁,让七个山顶坑内各自站立一人,请摄影师登上消防车云梯,从东南方位拍下了相片。
殷德明还欣喜地发现,除了炮台山下的七星河,附近还有诸多以“七星”命名的乡镇和地名。它们为“七星祭坛”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不过,很快就有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炮台山山顶祭坛上“北斗七星”的北侧多出一个坑呢?这第八个山顶坑,代表的是什么星呢?
2001年7月,著名天文考古学家伊世同,来炮台山考察时给出了明确答案:用天文学岁差推演核校,这第八个山顶坑代表的,就是后世所称的“太一”或“天一”星,即当时的北极星。
伊世同先生说,遗址中的北斗七星方位标示是非常明确、毋庸置疑的。炮台山城址虽然建筑于汉魏时期,但北极星的星位标示,却反映的是距今 4500年左右的星系状况,显示了汉魏时期东北居民对其先人天文知识的传承关系。
炮台山北斗七星祭坛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在同类祭坛中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祭坛。那么,它与凤林古城是怎样的关系呢?
伊世同先生指出:凤林古城与炮台山七星祭坛,是同一座古城被七星河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王宫居北,祀天位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布局犹如北京的紫禁城和天坛。主理政务的皇宫位于北边,而祭天的天坛则在皇宫的南面。
伊世同先生认为,北斗七星祭坛的位置与规模证实,凤林古城是一座王城。
2001年,国务院批准公布凤林古城与炮台山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迄今为止,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城址。
那么,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建造王城呢?
学者们分析,凤林古城、炮台山城址所处的地区背靠完达山脉、面向开阔的三江平原,依山傍水,林草茂盛。再一个就是凤林古城位于七星河的中游北岸,水北为阳,七星河的北岸也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凤林古城以及汉魏时期遗址群的发现告诉人们,在遥远的古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富庶之地繁衍生息,燃起了文明之火。纠正了北大荒自古荒无人烟的传说,改写了黑龙江的古代文明史。
(责任编辑:洛阳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