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林古城遗址考古记(2)
2010-05-26 10:28
经实地检测,发现七城区的方向是真子午线,也就是正南正北的。证明建造这座城池时,古人已经掌握了天文测绘法。 不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
经实地检测,发现七城区的方向是真子午线,也就是正南正北的。证明建造这座城池时,古人已经掌握了天文测绘法。
不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1979年之前的航空照片上,居然找不到七城区通往外部的城门。
为了寻找七城区通向外部的通道,王学良经常在古城徘徊。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北面城墙上发现了奥秘。
王学良观察到,七城区北面城墙的角楼比较大,更为奇特的是,城墙中间的马面特别长,而对面的壕沟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弯曲状。他推测,当年这里应该有一座吊桥,供人们出入。
1998年,黑龙江省《七星河流域汉魏遗址群聚落考古计划》正式启动,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考古学家许永杰。
来到凤林古城后,许永杰和他的团队把目标锁定在了七城区。
此后的几年间,考古工作者先后三次对七城区进行发掘,共揭露出半地穴式房址和灰坑70多处。出土了陶器、铁器、铜器、骨器、石器、玉器等各种文物 1500多件。
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文物标本进行碳十四检测,得出的结果是,凤林古城出现的最早年代为公元215年,与中原地区的汉魏时期相对应。
古代的中国东北,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那么,当年凤林城里的居民,属于哪个民族呢?
许多专家学者从历史地理上着眼,认为黑龙江省友谊县这一地带是汉魏时期挹娄人活动的中心,凤林古城的早期主人应该是挹娄人。
挹娄,是见于文献记载的东北地区最早先民之一。此后,在不同历史时期,挹娄民族又被称为勿吉、靺鞨 、女真和满族。
公元1644年 10月,顺治皇帝入主北京紫禁城,满族建立了统治中国的大清王朝。
凤林古城的发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其中,陶猪的出现,印证了史料中“挹娄人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油涂身,以御风寒”的记录。
不久,考古队员又发掘到了一个骨制的掏耳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