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遗址佛顶真骨舍利的考古故事(4)
2010-06-23 09:38
叹为观止的地宫珍宝群 密闭了一千年的北宋长干寺地宫,除了发现佛顶真骨、感应舍利等宗教圣物外,还出土了以七宝阿育王塔为代表的12000余件各类供养
叹为观止的地宫珍宝群
密闭了一千年的北宋长干寺地宫,除了发现佛顶真骨、感应舍利等宗教圣物外,还出土了以七宝阿育王塔为代表的12000余件各类供养器物,包括金、银、铜、水晶、玻璃、玛瑙、丝绸等各种质地,成为继上世纪80年代陕西法门寺地宫之后,又一座震惊世界的佛门宝库。长干寺地宫珍宝群大致包含四个重要方面。
首先,长干寺地宫本身就极具价值。这座地宫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最深的佛塔地宫,从现存地表开口至底部深达6.74米,是南方竖穴式地宫的杰出代表。与横穴式地宫的代表唐代法门寺地宫相比,可谓佛塔地宫的“南北双绝”。
其次,长干寺地宫出土了一整套宋代舍利瘗藏容器,包括石函、铁函、七宝阿育王塔、漆函,以及金棺、银椁和大小银函等。其中,石函高1.6米,由底座、四块壁板和顶盖组合而成。在石函北壁石板上,镌刻《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长篇铭文,记载翔实,写刻俱佳,堪称宋代书法、碑刻的珍品。铁函为生铁铸造,高1.3米、宽0.5米。它是专为七宝阿育王塔打造的“保险柜”,也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铁函。七宝阿育王塔被誉为“塔王”,它造型高大雄浑,高达1.2米,内部以檀香木作胎,表面银质鎏金,并镶嵌454颗“七宝”珠。塔身上下通体浮雕,既有佛祖一生从孕育、诞生、到苦修、说法、最终涅槃的佛传故事,又有“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等佛祖前生的故事,以及大量的铭文,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工艺最为复杂的阿育王塔。在七宝阿育王塔内发现的金棺、银椁和大、小银函同样制作规整,雕刻细致复杂,代表了宋代金银器制作的极高水平。在银椁和金棺上皆刻有铭文,明确指出佛顶骨舍利为印度高僧施护捐赠,为了解佛顶骨舍利的来源和流传过程提供了关键性证据。
第三,铁函中保存完好的近百幅宋代丝织品是长干寺地宫给予人们的又一惊喜,其数量之多、保存之精在新中国考古史上极为罕见。这批丝织品包括绢、绫、缬、锦等各个品种,使用了提花、刺绣、印染、描金等多种工艺,体现出中国古代世界领先的丝织技术水平。在其中的多幅丝织品上,带有宋代施主墨书题写的发愿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佛教思想的浸染程度。其中很多文字皆提及佛顶真骨。
第四,地宫中出土了大量的宋代香料实物,如沉香、檀香、龙脑香、豆寇、丁香等;以及贮存和使用香料的器具,如盛香的香囊、玉碗,挑香的香匙、香箸,行香的香炉,以及装满香水的净瓶等。这批香料和香具对于中国香料史、用香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南京长干寺地宫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这是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对于长干寺地宫考古工作的高度评价。党和国家领导人贾庆林、李长春、刘云山等皆作出过重要批示,要求全力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江泽民同志亲临南京,为长干寺地宫出土的佛门珍宝欣然题写了:“国之瑰宝”四个大字,对其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
长干寺地宫佛顶骨舍利的盛世重光,让中国同时拥有了佛顶骨舍利、佛指骨舍利(陕西法门寺)和佛牙舍利(北京灵光寺)等三大佛舍利,更加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
目前,南京市正在全力筹备大报恩寺和琉璃塔的重建工作,相信几年之后,一座继承了千年名寺绝世风华,又体现出时代特色的全新大报恩寺将再次屹立于长干里的碧水青山之间。
(责任编辑:洛阳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