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草原王国的覆灭:吐谷浑(5)

2010-05-20 10:21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崔永红 胡芳
公元445年,在北魏高凉王那的追击下,吐谷浑王慕利延率领部众远遁白兰,然后从白兰进行了吐谷浑历史上有名的西征。关于慕利延西行的路线,史书记载
公元445年,在北魏高凉王那的追击下,吐谷浑王慕利延率领部众远遁白兰,然后从白兰进行了吐谷浑历史上有名的西征。关于慕利延西行的路线,史书记载过于简略,有学者认为他当时急于逃命,可能走的是垂直距离最短的捷径,也就是青海道的第三条支线。我们认为他走第二条支线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这条支线是青海道的主线,而且沿途水草条件较好,直到现在仍然比较繁华。此后,经拾寅、伏连筹、夸吕几代可汗的努力,吐谷浑王国逐渐掌控了丝绸之路的南道。这一时期,河西走廊一带烽火连绵,丝路北道不再是畅通无阻的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受到了阻碍。于是,在吐谷浑王国的推动下,丝绸之路的南道开始复兴,并一度取代河西道成为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延续了中国自汉朝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
 
出于与南朝开展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需要,吐谷浑人在自己的国境内开辟了一条通往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的新道。他们的使者和商队频频地从今青海湖东岸向东南行,经共和县或兴海县渡过黄河,过黄南州、四川松潘,到达益州(成都)一带,再沿长江而下,到达建康,向南朝皇帝进贡土特产,与南朝人贸易。从慕利延开始,吐谷浑的好几个王被南朝封为“河南王”,《南齐》、《梁书》、《南史》都以“河南”来指称吐谷浑王国,并为其立传,而丝绸之路南道的地理位置恰在黄河之南,因此历史学家们称其为“河南道”,又叫“吐谷浑道”。这条道向西,在青海湖南岸可以与丝绸南路的三条支线相衔接,成为南朝通向西域的贸易通道。“河南道”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那些去西天取经的和尚,东来传法的印度僧侣,往来于南朝和西域之间的使者和商人,大都穿行在这条道上。
 
吐谷浑王国是丝绸之路南道的中转站,吐谷浑人是丝绸之路南道的中介者。在史书中,他们大多以向导和翻译的身份出现。实际上,这个挥惯了战刀和牧鞭的马背民族,还十分善于经商,他们“事惟贾道”,是开展国际贸易的能手。吐谷浑王国频频向南北朝进贡朝献,一方面固然是出于政治投靠的需要,另一方面,却是他们特有的一种“以献为名,通贸市卖”的贸易方式,那些一再抱怨吐谷浑人进贡太频繁的南朝官吏并没有认识到吐谷浑人在丝绸之路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丝绸之路南道长路漫漫,吐谷浑人不仅担负起了指引方向、提供翻译、武装护送等重任,还积极与来自中亚、西亚的胡商们进行中转贸易,他们将大量的丝绸、棉布、瓷器、铁器、茶叶及纸张等从中国南方运到吐谷浑国内,然后辗转销往西域各国,同时也将西域的金银制品、玻璃器皿、香料及珍禽异兽等贩运到国内,销往中国南北的各个市场。在这种中介交易中,吐谷浑王国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产生了许多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但普通百姓依然贫穷,国内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吐谷浑王国因此制定了一项特殊的税收政策,即不向穷人收税,而是“国库不足,辄敛富室商人”,由商人和有钱人承担国家的所有财政支出,这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都是较为罕见的一种税收方式。
 
丝绸之路南道是一条文化之路,也是一条财富之路。它给吐谷浑王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吐谷浑王国的富裕也引起了别国的垂涎。公元553年,夸吕可汗向北齐派出了以贸易为主要使命的庞大使团。使团返经凉州西面的赤泉(今甘肃永昌县西)时,西魏的凉州刺史史宁闻风而至,截获了这支由吐谷浑的高级官吏“仆射”、“将军”带领的使团。使团中有胡商240人、驼骡600头、杂彩丝绸数以万计,从中我们可以想见吐谷浑人进行国际贸易的独特方式和巨大规模。3年后,尝到了甜头的史宁联合好战的突厥木杆可汗,兵分两路,攻陷了位于今天的青海省共和县曲沟乡的吐谷浑旧都树敦城和石乃亥乡的贺真城,抢劫了无数的奇珍异宝,使这两座繁华的贸易城市变成了废墟。
 
这些坎坷并没挫伤吐谷浑人经营丝绸之路南道的积极性,他们一如既往地奔波在丝路南道上,为中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穿针引线。直到唐代后期,吐谷浑王国灭亡后,受自己往昔强敌吐蕃统治的吐谷浑邦国仍继续担负起了沟通中原和西域的重任。这一点,从1983年—1995年在青海都兰县挖掘的古墓可以得到证实,在这座吐谷浑古墓和附近几十座同时代古墓中出土了大量来自中原汉地、中亚和西亚的丝绸、金银器、玛瑙珠、玻璃珠、铜盘残片和铜香水瓶。其中,丝织物残片的数量非常可观,大约有350余件,其中86%是中原汉地织造,14%是中亚、西亚所织造。这些图案华美的丝织物时间跨度很大,大约从北朝晚期到唐代晚期(约6世纪末到9世纪前半叶)。这些文物的发掘有力地说明吐谷浑王国灭亡后,在受吐蕃奴役的吐谷浑人的不懈努力下,丝绸之路南道仍艰难地继续维持了一百多年。
 
今天,柏油公路像一条黑色的飘带,贯穿在这条被古人视为畏途的丝路南道上,青藏铁路也像一条大动脉,将相隔近2000公里的西宁和拉萨联结了起来,西宁、格尔木、拉萨修建的现代化机场每天输送着南来北往的客人。一千多年前由吐谷浑人引导的使者和商人们要花好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才能到达的地方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现代化的公路、铁路和航线使寂寞了千年的丝路南道再度繁华了起来。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