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王国的覆灭:吐谷浑(6)
2010-05-20 10:21
朔风长在气何衰 古老的伏俟城在青海湖的环湖草原上静静地沉睡了一千多年,它是夸吕可汗于公元535年继位后修建的新都城,它见证了吐谷浑王国在强盛
朔风长在气何衰
古老的伏俟城在青海湖的环湖草原上静静地沉睡了一千多年,它是夸吕可汗于公元535年继位后修建的新都城,它见证了吐谷浑王国在强盛时的繁华,也见证了这个王国最后的衰落。1400多年前,夸吕可汗在这座城里大胆地自称“可汗”,并封自己的妻子为“恪尊”。
绵羊和放羊的小孩眺望的地方,是昔日的烽火台。位于都兰香日德,这座由夯土建造的烽火台曾屡屡燃起烽烟,以告急来敌的入侵。但它也见证了这个草原王国最后的覆灭。
在北魏使者的眼里,这位坐在金狮子床上发号施令的可汗和他的王后“恪尊”的装扮十分奇特,《魏书》的作者这样转述这位不知名的使者的描述,“夸吕椎髻珠,以皂为帽,坐金狮子床,号其妻为‘恪尊’,衣织成群,披锦大袍,辫发于后,首戴金花冠。”20世纪30年代,民和的三川土族妇女还像夸吕可汗尊贵的“恪尊”一样,一年四季穿着艳丽的裙子。我们已无法得知吐谷浑妇女的裙子是什么样式和花色,只能从陈列在博物馆中的近代土族妇女前后开衩的绯红色褶裙中遥想吐谷浑女子“衣织成裙”的美丽风采了。而一直到今天,民和土族的阿姑们出嫁时,都要在自己如云的秀发上插满金花和银花,这种土族人传承了很久的“金花头饰”,可能与“恪尊”头上华贵的金花冠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夸吕可汗是吐谷浑历史上罕见的长寿老人,史书上说他“在位百年”,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夸吕可汗的实际执政时间是57年,比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皇帝仅少了4年。这位生活奢靡、喜爱汉族诗词的可汗,对外实施的基本国策是“远交近攻”,他一方面频频地向远离吐谷浑国境的东魏和北齐遣使进贡,另一方面又多次派兵侵扰近邻西魏、北周边境。这一战略在乱世时还吃得开,但隋统一中国后就立刻显出了它的不合时宜。夸吕可汗的战略失误和晚年的昏庸失道使强盛的吐谷浑王国走向了它的衰落时期,即使他的两个精明儿子世伏和伏允继位后及时调整国策,也已无力回天了。
随着中国又一次大统一时代的来临,吐谷浑王国的命数将尽。公元609年4月,隋炀帝率大军西征吐谷浑,在覆袁川(今青海门源县西北永安河谷一带)设置了绵延900余里的包围圈,想生擒伏允可汗。吐谷浑大败,伏允可汗用金蝉脱壳之计逃脱,率2000骑南奔党项(青海果洛),客居在党项部落之中。吐谷浑亡国,其故地被纳入隋朝版图。自王莽设西海郡以来,这是青海的广大牧区第二次被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
大约10年后,隋朝灭亡,在党项卧薪尝胆的伏允可汗立刻率领部众返回故园,重建了吐谷浑王国。吐谷浑王国虽然得以复国,但其往昔的荣光早已不在,伏允可汗也不复昔日的睿智,他不明智地多次与唐朝对抗,终于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公元634年,李靖奉唐太宗之命,率五路大军大举讨伐吐谷浑。吐谷浑人溃不成军,伏允可汗一路西逃,跑到了新疆南部的且末一带,其长子慕容顺在伏俟城内向唐军投降。唐军在茫茫戈壁和沙漠中千里追击伏允可汗,伏允可汗众叛亲离,走投无路,在突伦碛(在今新疆且末与和田的大沙漠)自杀身亡,吐谷浑王国再度亡国。为了以德怀远,唐太宗下令让吐谷浑复国,并扶持慕容顺继任可汗。慕容顺继位仅10天,就被对唐朝心怀不满的部下杀死,唐朝又立其子诺曷钵为可汗,封其为“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意为智慧富贵的君主),吐谷浑王国就此成为了大唐王朝的属国和西面的一道屏障。
诺曷钵是吐谷浑王国的末代可汗,为了挽救吐谷浑王国败亡的命运,他诚心归顺唐王朝,先于藏王松赞干布迎娶了唐朝的皇室女儿弘化公主,并殷勤地年年向唐王朝遣使进贡,但已经走向没落的吐谷浑王国远不是正在青藏高原上兴起的吐蕃的对手。公元663年,在执掌吐蕃国政的大论(丞相)禄东赞的步步进逼下,吐谷浑与吐蕃在黄河边决战,诺曷钵一败涂地,带着弘化公主和亲信几千帐逃到凉州,依附于唐王朝,吐谷浑王国的大好河山落入了吐蕃之手,曾几次死灰复燃的吐谷浑王国这一次永远地沉寂了,结束了它350多年的立国历史。
诺曷钵背井离乡,在唐朝境内度过了25年的流亡岁月,最后与儿孙们长眠在与吐谷浑故地隔山相望的凉州南山阳辉谷的各个山岗上,他们的墓门无一例外地朝向南方。1300多年来,诺曷钵和他的家人们就一直在那儿痴痴地“望乡”,远远地守望他们曾经的家园。
吐谷浑王国从历史中远去了,但吐谷浑民族继续顽强生存。直到元代,史籍上仍偶尔有提及吐谷浑部的零星话语。后来,其后裔逐渐繁衍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土族。但由于史籍中关于吐谷浑继续发展的文献记载极其稀少,吐谷浑与土族之间的历史和文化出现了长时间的缺环,至今仍难以连缀,以致于土族的族源问题到现在仍存在争议。经过了千年的历史沧桑之后,今天的土族究竟是不是吐谷浑后裔?这也许是神秘的草原王国吐谷浑留给世人的又一个千古之谜。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