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
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人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为纵欲无节、逞勇斗狠、患得患失均可危害健康,导致病患。
三去
与孔子同一时代的思想家老子,在其所著的《道德经》中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说,人必须去除偏激的情绪、奢侈的欲望和过分舒适懒散的生活状态,要清心寡欲,不存私念。这既是道德修养,也是养生保健的准则。
三有
《黄帝内经》指出,人想少生或不生病,健康长寿,必须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反之,则易生病。因为暴食暴饮、食精啖肥,生活没有规律,过度劳乏,是酿成多种疾病的诱因。
三寡
祖国医学总结古代养生经验,概括为“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中医历来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之“三宝”,不可损也,损之则伤身。精充、气足、神旺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而精亏、气虚、神弱则是疾病与早衰的标志。
三慎
古代养生家提出养生贵在“慎食、慎药、慎激动”。这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不可忽视。临床上因暴食、滥用药物、喜悲过甚而产生的疾病不胜枚举。
(责任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