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人道、医道与养生之道

2009-05-12 16:4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养生的主旨是要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要求首先必须精神健康,在宏观上必须树立旷达的生死观。精神上的不畏惧死亡,才能有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思想境界。

养生纲领与生死观

裘老从来以“世犹多病愧称医”慨然自疚,当然他不是吝啬藏秘之人。他凭着深邃的养生理论和实践功夫撰有养生隽语五首七绝。这五首七绝堪称他个人的养生纲领。而第一首应该最为重要,论述的生死观是养生经验中的核心:“养生奥旨莫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千古伟人尽黄土,死生小事不须惊。”养生的主旨是要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要求首先必须精神健康,在宏观上必须树立旷达的生死观。精神上的不畏惧死亡,才能有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思想境界。

精神旷达才能心境泰然,百体从命。裘老以为,养生首先不要贪生,要有豁达的思想与淡泊的胸怀。而不贪生,不怕死,贵乎参透生死。正确的人生观应该充分认识到,世间万物有生必有死,“生吾顺事,殁吾归焉”。生,我来到世上,顺乎自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我的死,就像从来处返回一样,也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就是庄子《齐物论》所归结的“一生死”(生死等同),“齐得失”(得失划一)的观点。生活的辩证法揭示:坦然面对生死者不一定会死,而害怕死亡者反而促其寿夭。自然规律有生必有死,生不必贪恋,死不足畏惧,也无可逃避。

“全神”对养生的重要意义

凡人之生长壮老寿夭及诸多生理活动和情志调控无不依赖于“神”的主宰,“神”是人生命的内核。所谓“全神”,即重视修身养性,澄心息虑,晋德行善,进行道德自我完善,使心态保持宁静安乐、至善至美的境地。

先生阐幽发微各家学说,就孙思邈的养生学说和中医“澄心、息虑、全神”的养生观专门进行了系统探讨和总结,并融入自己的养生经验。裘教授寿至耄耋,期颐在望,工作十分忙碌,但依然神采奕奕,耳聪目明。他心如秋水了无痕,若明镜而不为物染,瘦似梅花而风骨爽朗。他根据自己切身的体会,总结养生的经验是:人的健康与否,保持健康的关键在于“全神”。“全神”不仅指感觉、思维、神色、神气,还指“神明”的妙用。实际上“神”就是目前科学家远未了解的宇宙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人为万物之灵,得神最全,故见之于人体的生长衰老寿夭以及气血精髓的充养,喜怒哀乐的调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等诸多生理活动,无不依赖“神”所主宰。他说:人似一部最精密的“自动机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补、自我适应、自我控制”四大功能,但这四大功能只有在精神完美不受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养生首先要“全神”。努力使自己的精神完美无缺,要运用各种修心养性、澄心息虑的方法,使自己的心态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宁静的境地,必须具有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摒除邪恶和贪欲之心,不慕求虚荣,不损人利己,破除私心杂念,要有忠恕仁厚、纯一无伪的精神,高旷淡泊的襟怀。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