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在诗稿自序中说:“夫言为心声,歌哭非偶,纪事揽胜,亦留雪爪。”他在诗中不仅赞扬杜甫、陆游、文天祥诸人的作品和节操,尤其推崇孟轲“民贵君轻”的杰出思想。先生对浙江慈溪家乡亲人的桑梓深情,长年萦怀。早年只身赴沪求学,及长自立,先人已谢世,无由孝道尽责,于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哀感之情陡长。2001年先生为支援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乃以祖父仰山公、父亲汝麟公名义,将平生购置及友朋馈赠之书十万卷捐赠给慈溪市图书馆,捐赠书册只是他寸草春晖的感情表达。
做诗著文能够陶冶性情,抵御各种思想杂念的干扰。诗人常说“一字不稳费功夫”,虽然说的是做诗的艰辛和难处,但正再一次验证了古人的人生经验——文章“穷而后工”,做诗就能把注意力和积极性调动到修辞炼句上。
他在1995年1月《八十述怀》诗中写道:“春风吹泪梦生烟,已掷浮生八十年”、“老犹不死谁能料,天或假年未许休。”春风骀荡,浮生九秩,天假岁月,奋斗终生,其盎然生机溢于言表。
裘老日夜勤奋,手不释卷,著书讲学,行医治病。他盼望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热忱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渴望中医药事业兴旺发达,愿为人类的和平幸福及健康长寿奋斗不息。他的长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最后笔者将裘老的养生经验总结为四句话:“从来长寿藏秘奥,养生要领在做人。千古灵药谁求得,仁风吹拂大地春。”
(责任编辑: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