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黄帝内经》五行配脏探源(3)

2009-05-26 17:1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今文《尚书》和古《尚书》记载两种五行配脏格局的依据是什么呢?《礼记注疏·祭先脾孔疏》中记载:“春为阳,中于藏值脾,脾为尊者,以祭户之时脾

今文《尚书》和古《尚书》记载两种五行配脏格局的依据是什么呢?《礼记注疏·祭先脾孔疏》中记载:“春为阳,中于藏值脾,脾为尊者,以祭户之时脾肾俱有。先用脾以祭之者,以春为阳,中于藏值脾,脾既春时最尊,故先祭之。脾为尊也,所以立春当脾者,牲位南首。肺最在前面,而当夏也。肾最在后,而当冬也。从冬稍前而当春,从肾稍前而当脾,故春位当脾。从肺稍却而当心,故中央主心。从心稍却而当肝,故秋位主肝。此等直据牲之五藏所在而当春、夏、秋、冬之位耳。若其五行所生主五藏,则不然矣。”这段文字与前文《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等所记载的五行配脏是依据祭祀牺牲(动物)南向时,用以祭祀的五脏的可见部分之方位来确定的。这与《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五行学说截然不同。《黄帝内经》中的五行配脏观较《吕氏春秋》中的晚,它是源于古人的医疗实践,并依据五行的特性运用推演络绎,取象类比的方法来阐述的。

 流传及对后世的影响

对于两类不同的五行配脏法,在汉·班固撰《白虎通义》一书中分述得十分明确。他将《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中的五行配脏法归入《五祀》篇中,将《黄帝内经》中所述的五行配脏法归入《五行》篇中。

故月令春言祀户,祭先脾;夏言其祀灶,祭先肺;秋言其祀门,祭先肝;冬言其祀行,祭先肾;中央言其祀中矲,祭先心。——《五祀》[11]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得,欲为天行气之义也“。——《五行》[12]

至此可以从医学角度得出结论:《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等提出的五行配脏系指可以目见,并用以祭祀的部分,是“死物”,因而意义浅显,以此为基础所作的古医经书《阴阳疗疾法》早已亡佚;而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五行配脏是源于古人的医疗实践,并为长期的医疗实践所证明,它充满了生机,所以至今沿用不绝。

参考文献:

[1]甄志亚。中国医学史。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9。

[2]任应秋。阴阳五行。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7。

[3]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9。

[4]吕不韦。《吕氏春秋·十二纪》。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明刊本。

[5]《礼记·月令》。卷五。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宋刊本。

[6]杨雄。太玄。见:吕光复,梅覆勘,陈文枢等编。《四库全书·子部一0九·术数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3。

[7]任应秋。阴阳五行。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21。

[8]俞世伟。论中国医学藏象的始末与变演。中华医学史杂志,1993,23(3):138。

[9]郑玄。礼记注疏。见:龚骖文,温常绶,徐立纲。《四库全书·经部一0九·礼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11。

[10]谢松龄。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第1版。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9:16。

[11]班固。白虎通义。见:沈风辉,牛稔文,杨懋珩等编。《四库全书。子部一五六。杂家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

[12]斑固。白虎通义。见:沈辉,牛稔文,杨懋珩等。《四库全书·子部一五六·杂家类》85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1。

(责任编辑:明德)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