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心灵锤炼:真正的养生保健操

2009-06-29 14:3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做自己的朋友,自己爱护自己,自己爱惜自己,比什么都重要。成为自己的朋友,这是人生很高的成就。

第一大秘诀:交流

科学家研究发现,当一些动植物离开了群体之后,便会像人类一样感到孤独。孤独的时间达到一定限度时,便要患上“心理疾病”。心病很快又会转变为生理疾病。

人是社会的动物,就更需要沟通交流。据心理医生观察,交流的深入与交流的质量,是医治人们某些疾病的良方。多数人并不知道,你是在一次与朋友的深入交谈中,防止了你的一次心脏病的复发。你是在一次与知己的坦诚来往中,治愈了你的一次胃溃疡。你是在若干次开心的电话中,平稳了你的血压。而你的许多小病与不适,也是这么好转的。不过你的许多病变,却又是由于你的封闭,没有及时地与人交流累积而成的。人的状况大部分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而深刻的交流就是最好的心理按摩。无论是心理医生撒拉,还是西蒙,他们都为人们开出过很好的药方:去找你的知己,去找你信得过的人,每10天最少要有一次深入细致的聊天;每5天最少要在一起坐坐;每3天最好通一次电话。

没有了交流,人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自卑感和孤独感,此时,若邀两三个知己朋友,海阔天空地“侃”上一阵子,则精神状态就可大为改观。言语的交流与沟通,可健脑益神。言语的交流与沟通,可排遣寂寞。如此会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不单调寂寞,对调节情绪,宽阔胸怀,增强机体免疫力大有益处。于是,西方的著名医生西蒙就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想长寿吗?想多活几年吗?用心,用坦诚去与人交流吧。

 第二大秘诀: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这种“安”则需要超脱、豁达的胸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因为它是心灵之安,不仅使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而且可以乐观处世,长葆青春。

能做到随遇而安,即指能较好地适应周围生活环境,看到别人级别高,条件好及待遇优厚时不眼热,遇上飞扬跋扈者能进能退,会关心也会保护自己,遇上喜欢争风吃“醋”爱占风头者,尽量容忍,谦让;遇上种种不良风气而个人的力量又一时纠正不过来时能不真生气,必要时不妨“闭上一只眼睛”,对自己的生活现状始终知足常乐。

庄子有言:“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穴《庄子·大宗师》?雪。”真人者,道家心目中的圣人也,而若在任何处境中都能做到睡觉时不做梦,醒来时无忧愁,饮食不求精美,呼吸均匀深沉,就要能够随遇而安。这种“安”,是心灵之安。

苏轼的友人王定国有一名歌女,名叫柔奴,长得眉清目秀,其家世代居住京师,后王定国迁官岭南,柔奴随之,多年后,复随王定国还京。苏轼拜访王定国时见到柔奴,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好吧?”不料柔奴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闻之,心有所感,遂填词一首,这首词的后半阙是:“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苏轼看来,偏远荒凉的岭南不是一个好地方,但柔奴却能像生活在故乡京城一样处之安然。从岭南归来的柔奴,看上去似乎比以前更加年轻,笑容仿佛带着岭南梅花的馨香,这便是随遇而安,并且是心灵之安的结果了。

我想,随遇而安是寻求生命平衡的一种方式。谁能达到这种境界,谁的生活就美好,谁的生命就美好,谁的生命就有质量,在生存中也就能获得大自在。

“水在流淌的时候是不择道路的,树在风中摇摆的时候是自由自在的,它们都懂得随遇而安的境界,所以都是快乐的。”这样的日子,难道我们不想选择吗?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