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中华饮食 >

【广西米粉】广西地方特色小吃之八大米粉(2)

2009-04-11 12:0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桂林生榨米粉: 将籼米洗净浸泡,带水磨成米浆装入布袋沥水。把湿米浆揉成团块,然后放入开水锅文火煮成五成熟捞出,置案板上揉搓成粉团,放入米

桂林生榨米粉:将籼米洗净浸泡,带水磨成米浆装入布袋沥水。把湿米浆揉成团块,然后放入开水锅文火煮成五成熟捞出,置案板上揉搓成粉团,放入米粉榨中压榨出丝条。一边压榨,一边让榨出的米粉自然落入沸水锅中,待米粉熟透后,捞出放入冷水缸中漂洗(俗称“过冷河”),捞出晾干便成生榨米粉。鲜牛肉切成大薄片,蒙在竹罩上用炭火焙干,放入锅中加水焖煮,见汁浓后出锅,把肉切成小片,与原汁一起下热锅,加生油、盐、味精、米酒、白糖等翻炒片刻出锅,当地人叫“炒片”。将桂皮、八角、花椒、沙姜、甘草、罗汉果等用纱布包起放入汤锅,下牛骨、牛排、牛腩猛火煮制,待香料出味后即成汤羹。取适量生榨米粉放在漏勺中,连勺带粉沉入沸腾的骨汤中烫热,把米粉盛入瓷碗,面上放几片“炒片”,再淋入适量汤羹即可食用。特点是热气腾腾、嫩滑爽口、鲜美甘香、余味无穷。

桂林卤味米粉:将桂皮、大茴、小茴、八角、草果、花椒、沙姜、甘草、罗汉果、豆豉等用纱布包好放入卤锅,再将猪肉骨、猪肉、牛肉、牛尾骨、牛肚等洗净放入锅内熬煮3小时即成卤汁。将锅内的肉、肚等捞出,进行油炸成为“锅烧肉”,切成薄片待用。抓适量生榨米粉放在漏勺中,在开水锅中烫热倒入瓷碗,淋上卤汁(以吃后碗底不见卤汁为度),铺些卤肉片,再撒点油炸花生米和葱花便可食用。特色是鲜美、香脆、嫩滑、爽口。

桂林马肉米粉:因以马肉、马下水作佐料而得名。它始于清末,最初只出现在庙寺、会馆和戏台边的米粉摊上。由于风味别具一格,一经面世就赢得人们的青睐,生意十分兴隆。品尝时要趁热吃,都是用小碗盛着,服务员一碗碗端上来,顾客一碗一碗地吃,一般人每次都要吃十碗八碗才放筷。将腊好的马肉、马下水蒸熟,再经油炸后切片备用。熬马汤用马骨、猪头、牛头下锅煮,使汤成乳白色浓汁。取一条生榨米粉绕成小团,每团重10克左右,置勺内入马骨汤中烫软,顺势连粉带汤盛入小碗中,再将片状马肉、马下水铺在粉上,撒上葱花、青椒,淋入麻油即可趁热食用,特色是嫩滑鲜美、清香可口。

罗秀米粉:产于桂平县罗秀乡,始于明朝初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晒好的米粉摺成一卷,用力向墙猛掷而不碎,一条干粉能吊起1.8公斤的铁桶。1985年,中央电视台和深圳影视公司摄制电视系列片《中国一绝》时,曾把罗秀米粉作为其中一绝献给广大观众。将优质大米用当地山泉水洗净浸泡,加上适量熟浆,用石磨少喂慢磨,磨出的米浆要重磨一次,使米浆更细嫩。将300克生熟浆倒在特制的器具上,荡匀荡平荡薄,置旺火上蒸3分钟,米皮起泡即是熟透。将粉皮揭下,晾晒5小时,使粉皮不软不硬。先用热水湿一次,再摺好,用青石压12小时,然后切粉丝,最后是晒干粉丝。食用时将干粉放在沸水中烫软,用冷水过一下,再切成10厘米长短粉,打松装入容器,加上白糖、盐、酱油、醋、熟油、味精、葱花、紫苏叶等,再撒上炒熟的黄豆粉即可食用。特点是脆、滑、爽、润,酸中带甜,甜酸适口。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