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南京】古都的市民气:谁家南京谁家院?(4)

2009-04-12 16:3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最美味的锅贴:湖南路金春锅贴店,每次去那里吃锅贴,都要排上一阵子队。该店有点历史,值得一试…… 最诱人的鸭血粉丝汤:名为“回味”的连锁店

最美味的锅贴:湖南路金春锅贴店,每次去那里吃锅贴,都要排上一阵子队。该店有点历史,值得一试……

最诱人的鸭血粉丝汤:名为“回味”的连锁店,该店改名不久。味道一如既往,物美价廉,何乐而不品?

最有风味的馄饨:南京的馄饨都很不错,特别是过去那种用木材烧火做的小摊子。现在,很少看到了……

甘家大院的水磨雅韵

清丽的江南丝竹,烟一样弥漫整个老宅,深吸一口气,淡淡菊香只把幽怀来散。“袅晴丝吹来闲庭院”,缓缓的昆曲声中,推开甘家大院一扇古老的花格窗,金黄而又透明的日光洒在斑驳的墙上,像泛黄的老照片,只是分明添了些许轻愁一样的迷朦……

27岁的黄欣第一次来到这里,就深深地迷上了这一切,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织了南京昆曲社,每个星期天的下午,阵阵咿咿呀呀的昆曲声,不时从这里传来。

甘家为金陵望族,世居南京南捕厅俗称“九十九间半”的大宅,世代书香,宅中“津逮楼”藏书十余万卷。20世纪初的南京昆曲界,声名显赫者,首推甘家主人甘贡三先生。甘先生和昆曲大家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齐名,与昆界泰斗俞振飞亦颇多交往。当年的曲社设在花厅,檀板轻敲, 曲笛悠扬,水磨雅韵,绕梁不绝。座中多一时俊彦,其中不乏张学良、梅兰芳等名流的身影。甘氏子弟家学渊源,自幼耳濡目染,于京昆及民乐艺术上亦多有建树。

几度春来,几番花谢。70年时光悄然流转,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的昆曲艺术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如今,南京昆曲社团中的这颗珍珠——“南京昆曲社”正散发着淡淡的光晕:昆界翘楚张继青担任名誉社长,江苏省昆剧院笛师孙希豪司笛,戏校的王正来和徐雪珍老师分别拍曲和教授身段,一些高校学生、白领阶层、在南京的老外,皆以习唱昆曲来修养身心, 纷纷加入。昆曲,正以她那优雅迷人的魅力彰显城市的传奇。

如今,走在甘家大院的幽径中,依然能够听到舒缓的丝竹声,远去的昆曲梦又在袅袅笛音中,渐渐苏醒。岁月正长,山河依旧,花厅中的红木桌边围坐着唱曲的人们,一如当年。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