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黑尽,就听葫芦笙吹响了,只见几个傈僳族女子围着一堆篝火开始跳舞,天渐渐地黑了,她们仍旧乐此不疲,在黑夜里如痴如醉,笙声在夜沉沉的山间荡漾,这种小型的集体舞显得清新、活泼。
而更多的时候,傈僳族舞蹈是群体性的,经常是数百人之多。因为山间平地少,他们大多利用收了包谷的闲地,稍加平整,在中央烧起一堆篝火。先是由女子跳,然后男子再瞧准时机加入其中,往往是人越跳越多,场面越来越壮观,简陋的舞场上尘土飞扬,这丝毫不影响舞者的情绪,他们仍旧施展得挥洒自如。
傈僳人跳舞经常是通宵达旦,这在许多民族中是少见的。这有他们的说法,一说由于山上居住条件差,远远近近村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山寨无法提供这么多人睡觉和休息取暖的场所。山上能跳舞的半年时间里气候寒冷,只有跳着活动着能御寒。另一说是由于他们平时很难相聚在一起,人们就利用这种机会狂欢,青年们也就利用这种跳舞谈情说爱。
而跳过年舞却另有一番风光,人们欢庆一年的丰收,只有这个时候,白天就有人开始跳舞,相伴着春的气息,伴着春天的烂漫的山花尽情地跳着,那是表达过去一年的丰收喜悦,跳出新的一年的希望祈盼!
只有走入其中,你才会感受到这是一个真正的舞蹈民族。舞蹈的队伍当中有许多小孩子,有的走路都还站不稳,却被大人牵着在人群中一蹦一跳地非常兴奋。
历史上傈僳族有几次大的迁徙,支系比较复杂、纷繁,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也不尽一致。我国的傈僳族现在主要集中在云南,傈僳族的舞蹈也因居住地不同而有异。四川省的德昌傈僳族舞蹈,这一支系主要是数百年前由云南华坪一带经四川米易县后再迁入,与华坪傈僳族舞蹈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德昌傈僳族由于解放前处于封建制和凉山彝族奴隶制的环境之中,比较封闭,舞蹈更多地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其节奏快、激烈、奔放。
那么壮美的德昌傈僳族的舞蹈仍旧藏在深山里,无人识得真面目,让人遗憾之至。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