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凉吃井水西瓜
苏州人嘴巴里一句“乘风凉”,其内容是颇为丰富的。乘风凉的场所当然是一些风凉的地方,比如大石桥上的自然风,弄堂里的穿堂风,再有青砖地清水洒扫后的隐隐水气,泛黄竹榻上的竹榻阴,不一而足。
乘风凉前的时间用来吃晚饭,每家人家的热天小菜大同小异,都讲究一个简单,一个清淡:虾籽咸鲞鱼,清蒸童子鸡,小青菜炒百叶,毛豆子炒萝卜干。主食是绿豆粥或米烧粥,喜欢甜食的人家再多一碗百合绿豆汤。
吃着吃着,天就暗下来了。
比风更大的是风声,夏天风好像冬天太阳一样令人痴迷。放目远望,石桥在苏州比比皆是,傍晚时分,就有勤快的人拎着一桶桶井水,浇在石桥上。太阳刚一下去,石桥上就摆满了小板凳大竹榻,吃饱喝足的苏州人出来乘风凉了。
比起石桥上的自然风,穿堂风一点也不逊色。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疏落花格窗。陪弄风夹弄风统统都是穿堂风,看不见风的样子,只看到风摇动起树叶子,燥热的心真正凉快起来。倦意袭来,就势横倒在竹榻上沉沉睡去。穿堂风不客气地穿过脐眼,又把蒲扇吹到地上。“天阴哉,转去吧。”“转吧,转吧!明朝再来乘风凉。”“扑!”有人剥碎了一只腌鸭蛋――一个夏天就这么慢慢地剥过去。
不想出去乘风凉的人,就端一盆井水洒在青砖地上,阴气一阵阵泛上来,再关紧门窗,扇子摇摇,吃饭睡觉听说书,随意呵。
苏州人手里的扇子也值得一说,有折扇、芭蕉扇、团扇、鹅毛扇、蒲扇等等。小姑娘手里是团扇,大多是绢纺做的,绘着唐伯虎的“美人图”;上年纪男人喜欢折扇,山水花鸟图案衬着人也风雅了几分;一把蒲扇拿在好婆手里,老远就看见扇边被五颜六色布绗好,一扇红颜色,再一扇绿颜色。
而井水西瓜则是苏州人消夏方式中最经典的一种。
在苏州小巷里随意走着,劈面相逢一口水井,幽深的水面,纵横交错的井栏圈,惊艳的感叹好像水中涟漪泛开去。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小巷生活,诗意人生。所有这些美好都离不开一口细水长流的井。用井水最大优点就是冬暖夏凉。一弯腰功夫,井水里的网兜西瓜被吊上来,剖开之后,红囊黑籽,更兼有井水的冰凉。苏州人说,风凉笃笃,鸭蛋剥剥。井水西瓜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