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滇南红河南岸风光明丽的大羊街、浪堤、车古一带山区的哈尼族奕车人的一生,被数不清的人生礼仪包围着,而社交、恋爱活动则被视为男女青年转换社会角色——从青春期到成熟期的重要关口。奕车男女青年婚前享有充分的社交、恋爱自由,不受父母和他人的干涉。他们社交、恋爱的方式很多,除一般的谈情说爱、互赠信物、节日赶场相会以及山野劳动中对歌相恋之外,还有一种酒与歌——“阿巴多”恋爱宴会。
“阿巴多”按奕车语本意为喝酒,但这里却不是普通的喝酒,也不是普通人家的酒宴,而是未婚男女青年的一种特殊的酒与歌的集体恋爱宴会,是一次奇妙而充满情趣的情与爱的交流方式和聪明才智的比试。这在奕车男女青年社交及其爱情生活历程中,具有将军荣立战功一般辉煌的特殊意义。无论男女,均以经历多次“阿巴多”为殊荣。“阿巴多”一般选择在人们悠闲的隆冬时节举行,其场面欢乐而活泼多趣,但无轻佻放荡之举。人数可达一二十人,有的多达三十余人,妙龄男女配对就宴。一般而言,未婚男青年是这种奇妙恋爱宴会的主动发起者,他们商议选定一个年轻未婚姑娘众多的远方村寨作为邀请“阿巴多”的对象。
一旦确定了邀请的对象,成群男青年身着盛装,吹笛弹琴,趁节日(或集市)赶场人群拥挤之机,悄然站在作为邀请对象的姑娘群旁,“伙子头”首当其冲,幽默而风趣委婉地吟唱道:阿哩!远方美丽的白鹇鸟,有幸降落在节日的芳草里。你那闪光美丽的白头巾哟,就象春天里初开的山茶花,弄得我们心神不宁眼发花……
姑娘们听到如此深情而又礼貌的歌声,禁不住心里又惊又喜,心想肯定是被小伙子看上了,在这种场合,她们是不好拒绝的。按照奕车人的社交风俗,拒绝就意味着失礼。而且,村里有经验的婶娘早就告诉过她们,姑娘长到十七八岁青春妙龄时期,随时都有被男青年邀去“阿巴多”的可能,应该时时准备着,谁先被邀是一种荣誉。当然,开始时姑娘们免不了要羞羞答答地说一番客套话,才将自己的银手镯、阳伞、花手巾等交给“伙子头”作为应邀的信物,并约定黄昏时分小伙子们到半路接迎的具体地点。
得到姑娘们的许诺,小伙子们眉飞色舞,急忙回家筹集最好的食物,请村里的最佳烹调高手和数名屡经“阿巴多”的中年男子作总张罗者。于是,张罗者大显身手,烹制美味佳肴,犹如欢度一次盛大的节日,忙得极舒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