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了,山路上闪烁着点点火把,在一阵阵清脆、幽远的“哟哟”约会呼唤声中,小伙子们接姑娘回来了。约莫夜间十一点钟左右,在一间宽敞而灯烛通明的空屋里,长长地摆开数张体面的八仙桌。在亮闪闪的桌面上,摆满了喷香扑鼻的大块肥肉、干巴、煎鱼、腌鸭蛋、香酥、油炸花生米、油煎大块豆腐、荷包蛋、清炖大雄鸡等等,能上桌面的美味食品应有尽有。准备就绪,宴会开始,久经考验的“伙子头”和“姑娘头”配成一对,率先入席就宴,其余男女各自相约按顺序团团地插花围坐在八仙桌四周。每人面前摆着一双崭新的红漆竹筷和一只亮闪闪的金边细瓷酒杯。他们的后面挤满了逗趣作乐的男女围观者。初次上“火线”的姑娘们,尽管已经过有经验的婶娘们的多番“训导”,但仍难免紧张而腼腆,羞涩地抿笑垂着头。桌外一位风趣的斟酒人,先给“伙子头”和“姑娘头”面前的酒杯里斟满酒。
于是,“伙子头”欢乐地举起酒杯,口唱委婉深情的敬酒歌,向“姑娘头”敬酒:阿哩!聪明美丽的姑娘呵,天上是闪闪烁烁的繁星,村边凤尾竹在甜甜低语,在这宁静的良宵佳辰里,我们欢乐地相聚在一起,请喝下这杯甘美的醇酒,作为甜蜜爱情的永生纪念。
“姑娘头”回唱道,人说山林里的画眉鸟会唱歌,你比小鸟的巧嘴唱得更动人;妹妹是个憨头憨脑的姑娘,阿妈没有安我一副会唱歌的金嗓子,阿爹没有配我一个能喝酒的好喉咙。
“伙子头”接唱:阿哩!你的歌声像淙淙流淌的清泉水,美丽的容貌像早晨初升的红太阳,不亲不爱不敬酒,请喝下这杯爱情美酒,让心中的花朵永不凋谢……
反复吟唱,倾诉爱情衷肠的歌声和欢笑声萦不绝耳,荡漾在山寨夜空。如果遇到厉害的对手,竟然为一小杯酒要唱达一小时以上。不过,按规矩,姑娘最终还是把酒杯接了过来,一饮而尽。然而,姑娘并非真的喝酒下肚,她将酒含在嘴里,迅速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小毛巾,佯装擦嘴,悄悄地把嘴里的酒浸在毛巾上。姑娘喝过小伙子的酒,向小伙子回敬一杯,又是一场更为精彩的对歌。这个小伙子喝过后,紧接着向下一位姑娘敬下去,又是相互对歌,如此轮流往返。当中如果有谁对不上,就会惹起桌外围观者的取笑,有失于面子。奕车男女青年个个都是歌手,自然很少有失面子的。当一对男女相互对歌敬酒之际,其余各对男女相互敬菜。敬菜也要对歌,难分难解,但没有一个吃菜的。满桌美味佳肴仅仅是表示盛情而已。桌外围观者竭力喝彩助兴,逗趣作乐,整个“阿巴多”沉浸在委婉动人的酒与歌的醉人旋律中。酒过三巡,雄鸡初啼,东方天边泛起鱼肚白,几点星星还在西边山头上依依难舍地闪耀着亮光。这时,酒意朦胧的姑娘们埋着绯红的脸儿站了起来,就要告辞回去了。小伙子们急忙用芭蕉叶包扎各种食品,分别赠送给姑娘们在返途中享用,并商定好下一轮到姑娘村寨归还“阿巴多”的具体日期。姑娘们乘着朦胧的晨曦,踏着铺满晨雾的崎岖山路返回家园。
哈尼族奕车未婚男女青年这一奇妙的“阿巴多”宴会习俗,为未婚奕车男女青年之间增进感情,丰富其爱情生活内容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