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以前曾行天葬(即风葬),后因受邻近兄弟民族的影响,多改土葬。不同的人葬仪也各不相同。同一氏族有共同的墓地,但死于雷击、难产、枪击的人,不葬入共同的墓地。
老人的葬仪十分隆重。首先给死者换上新衣服。并在死者的铺位上搭一蓝布篷帐,头前祭以羊肉、乳食、果点等供物,装上一袋烟放在死者头前。装殓时,将棺木放在包外铺位旁,将尸体从“包”的木架下抬出放进棺内。棺木呈长方形(头高足低),多为松木制成,一般不涂颜色。由喇嘛念经引葬。送葬时用牛车拉,使头向西北,面向日出方向。儿子牵牛步行。侄子近亲等都穿孝服走在前面,并且轮换赶车以示孝敬;如果过河,则事先预备下纸钱扔到河里,以防冒犯水神。埋葬时,先由喇嘛念经,向山神请求坟地。要向念经的喇嘛敬奉牛、羊、车等礼物,还要把死者的遗物献给喇嘛。富裕人家还以银元宝、碎玉、珊瑚、四季衣靴等物作为殉葬品。
送葬后第三天,请长者在黄纸上写死者的姓名、日期及祭者的姓名,要走出居住的蒙古包数十米外,向埋的方向连同金银箔烧掉。以后逢清明节还要烧纸。送葬三天后,要将住“包”向前移动一下,要在原“包”址死者的铺位上放一块石头,撒下一些稷子,以示吉利。富裕人家,还要在墓的四周埋上四根木桩,在木桩上拉线绳(东南、西北一条和西南、东北一条,使交叉中心点,正当坟旁的中心位置),每隔一二尺远,系一块五色方布(约一尺),再通过四根桩子划一圆圈,也拉上线绳,结上方布。
人死以后,一般要请萨满或喇嘛念经。富裕的人家要给萨满或喇嘛1匹全鞍马或1辆全套篷车。中等人家一般给1头带犊乳牛,贫穷的人家献2岁小牛或1只羊。通常死者的近亲(如出嫁的女儿、女婿等)也要拿出一些东西献给喇嘛和萨满。在老人死后,做一红色或黄色方形褥子(叫“得布者”),三年之内每逢过年放在老人在世时住的位置上,放上一些供物,大家向褥子行祭。过三年后即废去,把褥子拆掉或烧毁。至于死者的遗物,较为贵重的东西或死者生前最喜爱的物品要送给念经引路者,衣物多时,家人可留一部分,但要由喇嘛念经为之除污。过去富裕人家,也以银元宝、碎玉、珊瑚、四季衣、靴等物,放进棺里殉葬,甚至用套棺(即双层),殉以所有用具。
在陈旗和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族中,丧葬习俗受到一些东正教的影响,但也仍然保留了传统的丧葬方式。陈旗的鄂温克族在为死者停灵时,死者头向西北,脚向东南,身旁立耶稣像。入殓时,按季节为死者穿衣戴帽,如是女人要戴头巾,要铺白布,蒙白布。送葬时由牧师念经引路。在没有东正教堂的地方和不信东正教的人家,则请萨满跳神引路送葬。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族在为死者入殓时,将其用过的烟盒、杯子、水壶等东西打坏后,放进棺材里,也有放一耶稣像和四块点心的。抬出棺材之前,杀一两只黑色驯鹿,将驯鹿头放在日落的方向,意味着驯鹿驮走了死者。送葬途中抬棺者必须休息三次。把死者埋葬后,坟前立一个十字架。送葬的人们在离开坟地前,须绕十字架三周,并在坟旁生烟,人们绕烟三周,认为这样以后能继续打到野兽。子女在为父母服孝期内,不刮脸、理发,长子可以留胡子。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