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壮族坡芽歌书】壮家山村的远古密码(二)(3)

2009-08-03 10:49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梁庭望教授认为,今天看到的坡芽歌书并不是原初状态,而是不断演变而来的,因此出现一些后代的事物,是正常的。 但是,黄建明教授不同意这种推理

梁庭望教授认为,今天看到的坡芽歌书并不是原初状态,而是不断演变而来的,因此出现一些后代的事物,是正常的。

但是,黄建明教授不同意这种推理背后的逻辑。

在黄建明教授看来,坡芽歌书的断代也许永远是一个谜了。但是梁庭望教授坚持认为,坡芽歌书很有可能诞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如果这种推测有合理之处,那为什么在后来的路途中,坡芽歌书几乎停止了发育呢?梁庭望教授指出,这是因为坡芽歌书所代表的古文字在历史上遭遇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这就是汉字。

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汉字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便在中国各地传播。随着政治统一的推进,这种传播的力度日益加强。很多少数民族便逐步采用汉字作为本民族的主体文字。

壮族的祖先是岭南地区的百越族。从秦汉时代开始,岭南地区逐步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内,不断地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2008年,在距离坡芽村两百多公里的云南广南县,发现了一个大约西汉时期的墓葬。在这件漆器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汉字。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期,汉字就已经进入壮族先民生活的区域了。

墓中还出土了竹简和木牍,上面的字似乎也是汉字。但有学者认为这种古文字不是汉字,而是古壮字。

利用汉字创造新文字,在古代东亚地区并不是孤例。

日本文字就是利用汉字偏旁和汉字的行书体创造的,前者叫片假名,后者叫平假名。

公元11世纪,党项族人也曾仿照汉字创造了西夏文。

这些文字现象说明,汉字在古代的东亚地区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地位。最晚到唐朝时,壮族先民主要使用的文字就是汉字和古壮字了。

梁庭望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汉字和古壮字的推广,百越族自创的图画文字不再进步,停留在母系时代的水平上。

同时,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不断产生出新的符号,一些古老符号渐渐遗失。

在这一系列的猜想和论证中,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使我们对坡芽歌书的断代陷入困境。由于缺乏科学考古的有力证据,目前我们只能停留在猜想的层面上,无法真正深入。

但学者们认为,这并不会削弱坡芽歌书的意义。

一个符号代表一首歌,也许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古老的文字形式。但是,为什么坡芽歌书专门用来记录歌曲,而且是爱情歌曲呢?这种形式会是所有文字共有的一个阶段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壮族人的生活中。

故事片《刘三姐》给人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大概就是其中的歌曲了,对唱就像智力竞赛,歌词充满了机智和幽默感。壮歌有相对固定的曲调,但内容很多是即兴的。出色的歌手其实也是优秀的民间诗人。在壮族民间,民歌咏唱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爱情歌曲外,还有民族历史、民间传说、民族英雄,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歌对壮族人的意义绝非一般的音乐艺术。在传统的壮族乡间,几乎每个村寨都开设有歌馆,就像今天的学校一样,孩子从七八岁时开始就要去歌馆,跟老人学唱歌。

在坡芽村,人们对唱歌的热情让人吃惊。只要有外面的客人来到,全村就像过节一样,大家围拢在一起对歌、喝酒,直到深夜。不止壮民族热爱音乐。音乐和歌曲是所有民族最古老的艺术,也许在人类学会说话后便诞生了。

因此,为了记录歌曲而创造某种符号,这种情况也许曾在很多原始民族中出现过。但是,在种类繁多的民歌中,坡芽歌书为什么单单记录爱情歌曲呢?爱情歌曲对壮族人来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特殊性呢?

婚恋是所有民族重要的社会生活。在传统时代,壮族人的婚姻有媒人提亲,对八字,送聘礼,婚典庄重热闹。这些做法显然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结婚后,夫妻间对相互忠诚的要求也比较高。

但是,在恋爱阶段,壮族和传统汉族的风俗完全不同。和现代人一样,壮族人的恋爱是自由的,对爱情的态度是严肃的。壮族男女谈恋爱时,同样也要试探考察,直到对相互的品性完全了解后,才考虑结婚。

壮族人考察恋人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这就是唱歌。

歌唱的好,就有可能获得姑娘的芳心。对壮族人来说,歌曲不仅是音乐,而且也是个人品性、文化素养的反映,兼有音乐和诗歌的功能。

坡芽歌书就像一本爱情的教科书,目的是让年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本民族的传统知识,提高文化修养。直到今天,年长的歌手还会在田间地头教小女孩学歌书。

由于民歌特别是爱情歌曲的特殊地位,使得坡芽村保留了坡芽歌书,而且还会继续传承下去。

这种特别的文字形式也许是壮族人特有的,也许是很多原始民族共有的。

但对坡芽村的村民来说,这些问题不重要。坡芽歌书在小村庄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它依旧是活泼的,年轻的。

这个普通的小村庄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同时拥有三种古文字。

坡芽歌书、汉字、古壮字,代表了文字的三个年龄阶段,奇妙地交织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让人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和联想。

文字是所有人类文明的载体。任何一种文明,一旦抽去她的文字,就会退回到原始社会。

我们至今苦苦追求文字的源头,也许不只是因为学术研究的需要。在这种追寻中,我们能体验到祖先一路走来的艰辛,也因此更加珍惜我们今天拥有的文明成果。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