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小说歌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最初畲族歌手中一些能识字的人将汉族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为本民族山歌口头唱本和手抄唱本,后逐渐在本民族流传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生活、心理、语言特点创作了一些作品,如《高皇歌》、《历期歌》、《钟良弼》、《白蛇传》、《十贤歌》、《钟景祺》、《蓝佃玉》等,于是形成小说歌。小说歌作为长篇故事歌,是畲族民众创造的独特的文学样式和文化载体。
以其内容来看,畲族小说歌大都取材于我国民间戏曲、曲艺中流传的故事,而与畲族的日常杂歌有别。其基本诗学特点是:一、叙事性强,有故事情节;二、有严谨的结构章法,每篇由众多的单首组成,单首的结构为四行,每行七字,类似汉语的“七绝”;三、运用多种技法对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四、作者的署名被巧妙地隐藏在歌尾。
由于畲族小说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明快,音韵和谐,不用典故,不事夸张和粉饰,融叙事、咏物、抒情为一体,朴实真切,因而得到畲族民众的广泛认同。它不仅是畲族歌谣中的精髓,也是畲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和闽东地区最有特色的艺术类别。小说歌在畲族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畲族文化发展中一个进步性的产物。
白露坑小说歌在畲族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是畲族歌谣中的精髓,是畲族文学的最高形式,更是畲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彰显形式。小说歌的出现,结束了畲族无戏剧的历史,其影响面波及闽浙两省和全国,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又一朵鲜艳的文化奇葩。对白露坑畲族小说歌的发掘、保护,是维系畲族文化有效的桥梁和途径。白露坑小说歌已超越自身存在的价值范畴,成为整个畲族的文化遗产,因而它作为一个民族文化进步标志性的产物,具有不可替代性。
白露坑小说歌渐渐改变了畲族文学的苍白,有力地扩充了畲歌的发展空间,完整地再现了畲族歌言的优势,恰到好处地解决了畲族记史言志和抒发复杂心理的需求,小说歌成为畲族文化最丰富最完美的载体。有关专家认为,一部完整的小说歌集,就是一部畲族的生动历史。
畲族文学基本上为民间口头文学,到了小说歌阶段,便发展成手抄本,融入和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大庭广众场合,小说歌便发挥了类似于听说书和听评话唱本的功效,使更多的畲民在休闲中了解历史,掌握各种信息动态并进行知识补充,从中汲取文化营养。因而,白露坑小说歌无可非议地成为畲族歌谣王冠上的璀璨明珠。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