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畲族文化】民族特色浓重的多神崇拜 巫师唱主角

2009-09-18 09:31
来源:中国网 作者:佚名
畬族宗教信仰富有民族特色。盘瓠传说在畬家世代相承,广为流传。畲族民间信仰的世俗神灵达六种之多。而在传统的祖先崇拜的形式又是很不同的。

畬族宗教信仰富有民族特色。盘瓠传说在畬家世代相承,广为流传。传说内容,在闽浙粤赣皖,虽有地域性的差异,但基本情节相同。畬族称“盘瓠”作“忠勇王”,闽东浙南畬族还称作“龙麒”,“盘护”,“高皇”,皖南畬族还称作“龙猛”,粤东畬族还称作“护王”,“盘大护”,“盘古大王”等。“盘瓠”的原型构成有龙犬,鱼龙,龙与麒麟等诸多说法。这是畬族原始图腾崇拜观念的形象化表现形式。关于盘瓠传说,族内最有权威的文字资料是弁于畬家诸姓谱牒之首端的《敕书》,或密藏于族内的《重建盘瓠祠铁书》,《广东盘皇铭志》,《开山公据》,《抚瑶券牒》等。刊于宗谱的《历朝封赠》,《会稽山七贤洞记》,《重修潮州凤凰山总祠记》,《龙首师杖记》等也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还有,畬族史诗《高皇歌》也世代传诵着这个传说故事。关于盘瓠传说的实物材料是珍藏于畬家祠堂的祖图和祖杖。“祖图”又称“太公图”,“永远图记”,“长联”。今藏闽东,浙南,粤东的祖图多为清代物品,以麻布,土布为底,平图勾勒,浓墨重彩,以条状横幅长卷居多,也有直幅多屏组合而成。画面配有文字说明,图文并举,以盘瓠传说为依託,展示畬族历史发展,社会生产,文化习俗等。祖杖又称“龙首杖”,“法杖”,是畬家显示远祖权威的象征物。

盘瓠传说和祖先崇拜形成了畬族最原始、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民族宗教的神灵。除了上述氏族神灵之外,畬族民间信仰的世俗神灵由六个方面构成:

神圣化的族内英雄与历史传说人物

族内英雄神圣化,指历史上确有其人,曾有过非凡业绩,生前受村民拥戴,死后被奉为神灵,不仅为本村本姓所膜拜,而且成了灵威弥漫一隅的地域性神灵,併为当地族内人所共同祭祀。如闽东福安金斗量(今名金斗洋),“雷氏三十二公”雷朝宝,生于清康熙年间,武林高手,时人称为“豹子师傅”。历史传说人物的神圣化是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因其高尚的言行或超凡的力量为族人所神往,族人以此立庙祭祀,寄托某种心愿,寻求某种庇护。如浙西南插花娘传说而形成的神灵“插花娘”。著名的畬家传说人物还有雷海清,雷万春等世俗神灵。

职业性神灵

长期的狩猎生活形成畬家的猎神崇拜。粤东现存“游山仙子”,“打猎大王”庙宇。闽东畬族猎神有雷万春,“吴三麼”等。占主导地位的农耕经济的影响,畬村产生了农神。如广东畬族供奉“田头伯爷”,“开山伯公”。还有畬家戏班的戏神是雷海清。

神格化的自然物体

畬家自然神中与农耕生活最为密切的是谷神,谷娘,谷仙子,种子仙,稻秧仙,青稻仙,黄稻仙等。另者多是位于畬村附近的巨形或奇形岩石或树木。由于这些物体形象迥异,便敷演出精灵化的传说,并作为神灵供奉。畬家生儿育女常请这些“石母”,“树神”庇祐,并将自己的子女托付于这些自然神祀,将子女的名字冠以“石”字或“树”字,如“石贵”,“石禄”,“树生”,“树发”等。

汉族社区渗入的民间俗神

畬汉杂居,畬族受汉宗教文化的影响,畬家供奉灶神,畬村供奉土地神现象普遍存在。如江西畬族惟一供奉土地公,银主公,每家厅堂供奉牌位,是“天地君亲师位”。由于地域的差别,亚文化圈的不同,各地汉族地区渗入畬村的民间俗神也不尽相同。

世俗化的道释诸教尊神

《建德县志风俗》载,“畬客也信佛,久旱必舁神互祷,谓之接佛。”佛教神灵观世音菩萨供奉于住宅前厅左边神堂佛龕上,浙西南畬族则供奉于楼上大厅的佛座上,粤东畬族则供奉于祠堂内。畬家很少独立营建的佛寺。畬家膜拜的道教神灵有“三清”,“三官大帝”,“真武帝”等,畬家将上述诸神一并供奉,畬村没有道观,仅于神堂神龕上或仅设立“感应灵臺”供奉于住宅大厅的中堂壁上,并且不以图像显示,仅作文字标识。

鬼魂幽灵

畬村流传厉鬼有五通鬼,天吊鬼、伤亡鬼等。

总之,畬族宗教信仰是以氏族神灵与世俗神灵相结合为崇拜对象的多神崇拜。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