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布扎》程序:
演出时,要悬挂“唐卡”。
第一天预演,名为“演鬼”,目的是将停演了一年的跳布扎先演练一遍,以保障正式演出的成功;第二天正式跳布扎;第三天:“绕寺”,是为尾声。
第二天的跳布扎一共有十三个段落:
第一段:《跳白鬼》、第二段:《跳黑鬼》、第三段:《跳蝶神》、第四段:《跳螺神》;
以上四段是第一部分,从第五段起,才是金刚驱魔神舞。
第五段:《跳金刚》、第六段:《跳星神》、第七段:《跳天王》、第八段:《跳护法神》、
第九段:《跳白救度》、第十段:《跳绿救度》、第十一段:《跳弥勒》、第十二段:《斩鬼》、第十三段:《送祟》。
在胜利的鼓乐声中,众神合舞。两个黄衣喇嘛 从大殿抬出一个用高梁桔和纸扎成的三角形锥状架子,意思是魔鬼已经被释迦牟尼钉死在三角架之中。然后,两个喇嘛抬着三角架,众天神和众喇嘛列队走出昭泰门,在门外把三角架烧掉。一年一度的《跳布扎》的到此结束。
从结构来看,它有一个较长的序幕和一个短暂的尾声。
从第一段《跳白鬼》到第四段《跳蝶神》为序幕;末段《绕寺》为尾声;中间九段是《跳布扎》的主体。在主体部分中,节奏由慢渐快,情势由缓至急,登场神佛的秩位越来越高,威力越来越大,矛盾冲突由平缓逐渐向高潮推进,最后以魔王被消灭而结束。这是最为常见的戏剧结构。
(责任编辑:南山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