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海河三角洲上的独特捕鱼方式:地撩网(2)

2010-05-15 10:42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程学慧
天津海岸带总的地势是,自北、西、南,向渤海中部倾斜。坡降极小,仅为0.10.6。海岸带大都是全新世中晚期以来形成的,呈弧形带状分布,是典型的粉沙
天津海岸带总的地势是,自北、西、南,向渤海中部倾斜。坡降极小,仅为0.1—0.6‰。海岸带大都是全新世中晚期以来形成的,呈弧形带状分布,是典型的粉沙淤泥质海岸。水下岸坡宽广平坦,潮间浅滩的变化十分活跃,属于被淹没的滨海平原与现代活跃的浅海地貌叠加而成的地貌类型。
 
现代海河三角洲是1194年黄河南迁入黄海后由天津海河缓慢形成的。三角洲以海河河道为中轴,呈扇形向外镶嵌在渤海湾西岸。同期发育的第一贝壳堤在渤海湾两岸成堤岛状分布在高潮线附近。第一贝壳堤以西是历史上黄河塑造的三角洲平原,以东是海河塑造的三角洲平原。从卫片影像来看,现代海河三角洲以第一贝壳堤为上界,向海可达到大沽灯塔,北与蓟运河口浅滩相连,向南到驴驹河附近,面积440平方公里。整个三角洲的坡降仅为0.5—1‰。天津沿海潮滩平均宽度为3公里左右,近河口处达5公里,平均海拔0—3.5米,坡降0.41—1.74米‰。驴驹河一带潮滩宽3.5公里,宽广平坦的海滩潮水每落一米,海滩就出露千米。追着退潮到地撩网去,要在海河三角洲上向海里走3公里。当站在地撩网下回头望岸,那人车繁忙的海岸成了天边的一条线。这时潮水翻卷着波浪向海退去,渐渐地海也跑到了天边,而眼下的海滩却似一马平川。
 
海河三角洲上的独特捕鱼方式:地撩网
驴驹河海滩上细细的黄褐色沙,与天津周边海岸淤泥式盐碱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区,颗粒一般比较细,较粗的颗粒一路多沉积在山麓和平原上了。等到进入河口后,沉积物就以粉沙和黏土质粉沙物为主了。在海洋动力相互作用下,泥沙扩散较广。20年前的一份天津市海岸带调查资料显示,在海河口以南的中低潮滩上有一条沙带,沙粒自北向南由粗变细。而距海河口仅14公里的驴驹河的滨海潮滩,正是处于这条沙带上。退了水的滩面,不仅人站在上面不会下陷,满载的农用机动车也不会下陷。
 
地撩网捕鱼方式的形成还有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一是渤海海洋的夏季环流,其中一支沿岸流沿山东、河北和天津海岸北上。而驴驹河正是处于渤海夏季环流北上沿岸流的路径之中,也是渤海沿岸鱼群洄游的必经之地。另一个就是海河、蓟运河入海口及沿岸水域咸淡水混合,使得在10米等深线内约2100平方公里的天津沿海的海域里,含有大量适于鱼虾贝蟹索饵的浮游生物;同时这里的海底地貌多为水下三角洲、溺谷、潮脊与潮沟群,十分有利于海洋生物栖息,并形成洄游性经济鱼虾和养殖经济鱼、虾、蟹、贝良好的产卵、索饵、发育、成长和栖息的场所,这使得天津沿海海产品十分丰富。
 
塘沽和驴驹河沿岸的潮汐为不规则的半日潮,一昼夜两次潮涨潮落。每月有两次大潮,两次小潮。大潮在农历初三和十八前后,小潮在农历初十和二十五前后。涨潮时间5—6小时,落潮时间6—7小时,所以到地撩网去捕鱼,时间很充裕。尽管一天有两次海潮,但当地渔民们到地撩网捕鱼一天一次,仅在产鱼旺季的时候会去两次。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