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浅谈浴佛节:四月八,拜菩萨(2)

2010-05-21 11:06
来源:佛教导航网站 作者:王春华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经中有关龙王吐水洗佛的浴佛传说与浴佛仪式一道传入汉地,汉地百姓以固有的认知方式对待外来习俗,他们汲纳了浴佛仪式。同时将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经中有关龙王吐水洗佛的浴佛传说与浴佛仪式一道传入汉地,汉地百姓以固有的认知方式对待外来习俗,他们汲纳了浴佛仪式。同时将它纳入中国的传统节俗系统之中,以阴阳五行的观念理解浴佛仪式,灌佛的行为在民众看来同样有抑阳助阴的含义,而诞生礼与阴阳和合之间也有着潜在的关联,因此传统的雩祭习俗与外来佛教文化交融衍生出浴佛的节日来。
 
在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中,四月是阳气上升的时节,亦是长养的时节,人们的生活习性要适应这一自然环境的变化,以达到与天道的协调。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人们以雩祭的仪式主动与天道沟通、以实现秩序的和谐。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人们感念佛法的威力,借宗教力量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佛教依托中国人这一信仰心理以纪念佛祖、弘扬佛法。佛教文化与中土文化二者相互借助、相互补益,从而在立夏时节推衍出僧俗共享的节日。
 
四月八日,在佛门是礼佛的良日,佛寺借浴佛活动播扬佛法,汲纳信众,强化僧俗之间的社会联系。例如施豆,施豆是浴佛活动中的一项内容。四月八日,有人在寺庙舍豆儿,称为”结缘”,十八日也舍。这些缘豆有的是念佛者平时积聚起来的,人们“拈豆念佛”,拈一粒豆,念一声佛号。有的人念豆达到一石,到四月八日这天,将豆煮熟,“人遍舍之,其人亦一念佛,啖一豆也。”古代民俗,如果妇人跟丈夫与婆婆不和谐,奴婢小妾跟主人关系不好的,人们都会自怨说:我前世不舍豆儿,没有结得人缘。可见结缘豆在当时人看来不仅管今生,还管来世。虽然这是后起的习俗,但它传承的是原初的意义,在一般百姓那里,四月八日的主题是和合阴阳,消疾除灾。在佛教流行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将自然崇拜转为佛祖的信仰,以佛法福佑人生。
 
 
孟夏四月,苍龙星座跃出了地平线,苍龙为阳物,苍龙的出现象征着阳气的旺盛,而苍龙的尾宿在古代被视为主掌生育的星辰,尾宿既是妃嫔的象征,又是生殖星神。汉代的画像石的天文星图上,尾宿常处东方位置,东方主生,在墓葬中描写的星图体现了古人死生观念。人们围绕羞四月八日开展了多种民俗活动,其中重要的一项活动也就是与尾宿有关的求子民俗。据(荆楚岁时记》(佚文)记载“四月八日,长沙寺阁下有九子母神,是日,市肆之人无子者,供养薄饼以乞子,往往有验。”九子母神显然是尾宿在人间的化身,自然她有着非凡的生殖力。
 
明清时期,四月八日仍是婚姻求子的吉日。在民俗社会中,为了子孙繁衍,举行婚礼时要择吉日良辰。如果没有择日的知识,那也不要紧,四月八日就是一个吉利的婚姻日,它既是偶数日,又是佛诞日,因此人们要在这天借助佛力,祈求子嗣。江南泰州“四月八日为浴佛日,妇女有相约诣尼庵拜礼及祈求子息还愿者。”北方诸县在四月八日或十八日多有吞会,男女同游,如直隶保安州,四月十八日泰山演戏十二天,男女昼夜进香,四方商客、游人颇多。太谷县“四月八日风景山顶有大佛寺男女登临拜祷。”在礼教甚严的古代社会,庙会、吞会给男女提供了交往的机会,男女的同游,自然有利于阴阳的协调,子嗣的繁衍。
 
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人们的一切文化活动都围绕着生存的需要展开,除人口的繁衍外,农业生产是人们无时不关心的问题。四月八日的浴佛拜神,在一般乡民那里还多有祈雨祈年的意义。河南真宁四月八日举行灵湫神会”拜迎圣水祈年。”南方乡村还保持有古代龙祭遗风,湖南的湘阴县四月八日各社庙开门造龙舟,广东的始兴县“四月初八,三门乡老迎龙头祭洗。是日遂呜锣击鼓至街市各家写造龙舟费用,以二十八日起龙舟竞渡至端阳止。”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洗龙头同浴佛的内在关联,浴佛的意义在印度可能主要在于清洁除秽,但传入中国之后,浴佛仪式中的香水灌顶可能就成为施行巫术的手段,灌水具有助阴抑阳的象征意味,龙舟的嬉水仪式追根究底亦在于阴阳的调和。这就是浴佛在中国衍化为民俗节日的内在心理依据。
 
四月八日还是除病消灾的特别时日,由于立夏之后,暑气上蒸,人们注意身体的保养,尤其是孩童的身体保健,这时寺庙就为百姓提供特别的保健服务。福建尤溪“四月八日为浴佛日,儿童饮甘草汤,去消灾。其汤,俱诸寺僧浴佛毕,以其余分送各施米者。”浴佛神水,分送信众,保健消灾。天花痘症是古代儿童成长的天敌,人们在此病多发季节提前预防。江南崇明“四月初八日,居民遍走街巷送糖豆,谓小儿食之,可稀痘。”在荆楚地方,四月八日还是驱除害虫的日子。人们在这天要在室内贴上“佛”字或一道咒语,以避虫害。清代郧县民俗多用红纸书写咒语,谓之”嫁毛虫”,驱虫的咒语为:‘佛生四月八,毛娘今日嫁,嫁到山中去,永世不回家。”由浴佛仪式到民众借佛力驱灾,体现了中国民众对佛教信仰的实用性态度,这也正是民众将宗教时间观纳入中国传统时间观范畴,将佛教浴佛仪式纳入中国节庆体系的根本原因。
 
中国民众根据自身的文化需要,有选择地汲取佛教文化因素,他们崇信佛法,是为了借佛祖之力保证在年度周期的顺遂安宁。佛教信仰能够融入中国节日体系,也表明佛教文化在六朝时进入中国社会的深度。汉魏以后,中国民众生活出现了诸多新变化,他们大多与佛教文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浴佛节是其具体而生动的表征之一。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