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花为媒的民族

2010-08-23 09:44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fgkssl
“花为媒”不是剧目,不为掌故,亦非戏文,而是少数民族活生生的爱情史诗。请媒求婚在旧社会几乎为民约乡规。可是,却有这样一些民族流传着以花为媒的习俗。
花为媒的民族
“花为媒”不是剧目,不为掌故,亦非戏文,而是少数民族活生生的爱情史诗。“一家养女百家求”。请媒求婚在旧社会几乎为民约乡规。可是,却有这样一些民族流传着以花为媒的习俗。
 
基诺族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奇特的民族。基诺族女青年到了求偶年龄,母亲便给女儿缝制一套美丽的衣服,让女儿漂漂亮亮地去谈情说爱。小伙子见姑娘穿上这种特殊标志的服装,就知道可以向她求爱了。青年男女女可以对歌,但男青年不能直接向姑娘表白爱慕之情,只能由姑娘向小伙子提出。
 
当在对歌过程中,姑娘选中了某个小伙子,就准备一朵最美丽的鲜花,托一个小姑娘转交给那个小伙子。如果小伙子也钟爱那个姑娘,就收下鲜花,然后直接找那个姑娘对歌,提出订婚,然后向双方父母公开他们之间的爱情。最后,男女青年将爱情告诉自己的父母,商定结婚。男女恋爱不需要什么介绍人,也没有媒人,唯一做媒的是鲜花,故曰“花为媒”。在基诺族,联络感情、表达爱慕之情的最好的媒介就是鲜花,鲜花是情侣们的红娘。
 
布朗族
 
送鲜花是布朗族青年向心爱的姑娘求爱的常用方式。爱花是少女的天性,布朗少女也十分喜欢把鲜花插在白头巾上或是缀在耳环的彩色丝线上,这样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妩媚动人。小伙子们便投其所好以鲜花为媒,向姑娘们求爱。小伙子将自己从山上采来的鲜花送给心爱的姑娘,姑娘如果对献花的小伙子钟情,便会把鲜花插在包头巾上。小伙子见到这个初步许诺的信号之后,便会寻找机会与姑娘幽会。
 
若姑娘无意,收到鲜花后只是笑笑,闻闻味儿就丢掉。碰到这种情况,小伙子们往往不会马上死心,他们认为姑娘这样做并不定意味着无情,也许有嫌花儿不美和试探小伙子求爱心情是否真切等因素。所以姑娘们拒绝戴花之后,他们还会采集更芳香、更美丽的鲜花次次地给姑娘送去,直到她把鲜花戴上或暗示拒绝爱情为止。
 
长相较好的姑娘常常会碰到几个小伙子同时送花的情况,有时几个小伙子送的都是同样的花,若戴上会使得几个小伙都前来幽会;不戴,又怕失去自己心爱的小伙子,于是聪明的姑娘把花都装在筒帕里,想方设法与心爱的小伙子相遇。相遇时,当着小伙子的面把鲜花取出来往头上插,亮一下相,又赶快把花装入筒帕中,既表了心意,又免除了麻烦。下一步,就是相互寻找时机幽会了。
 
爱伲族
 
爱伲族的男女青年把花当作情书传递。因此,他们忌讳在长辈前玩弄花朵。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小伙先送束花给姑娘,然后,姑娘回送一束花。送回的花束中的花朵如果是单数,表示她没有男朋友,如果是双数,表示她已经有男朋友。
 
他们用以传“书”带“信”的鲜花是红色或黄色,扎花的线要用黑色,扎绕的线圈教都是双数,以寄寓美好的祝愿。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