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节日】飞云崖“四月八”民族集会(2)
2010-09-02 10:15
飞云崖下不宽的平台上有一尊高大的观音菩萨佛像,僧人在那里主持祭拜活动。走上平台,右边有一清泉流出,天然的岩石围成一口小井,井上置一瓷碗。
飞云崖下不宽的平台上有一尊高大的观音菩萨佛像,僧人在那里主持祭拜活动。走上平台,右边有一清泉流出,天然的岩石围成一口小井,井上置一瓷碗。这清泉清甜甘冽,常年不干,被人们视为圣水,来到这里的人们都要喝上一口,以求身心健康,平安长久。
生活在这里的三大主体民族——汉族、苗族和革家人,他们和谐相处,共同祈盼生活美好、幸福安康。佛在心中,只要心中有佛,灵与不灵那在其次,只要向佛主表达了心中的意愿,心灵就会得到安慰,心胸就会变得豁达,人生就会少去许多烦恼,一如那袅袅的青烟和缥缈的烛光,似乎都随风飘逝,散入天际,了于心田。
既为民间集会,传统的娱乐节目那是少不了的。这不,飞云崖下那块不算太宽的平地就是人们表演的舞台,芦笙舞、板凳舞、现代舞,舞姿优美;芦笙曲、铜鼓声,叫好声,响彻古刹;年少的、年老的,纷纷献艺,那热闹的场面令人流连。
画眉鸟儿在滴翠的林荫下欢快地鸣唱,主人们三五成群蹲在旁边,或互相吹捧,或交流养鸟经验,那怡然自得的神态,叫人好生羡慕。
每年的“四月八”与其说是一个民间集会,倒不如说是一个地方民间节日,那热闹的场面相比于春节或其他活动应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飞云崖景区地方狭小,哪里能容得下从四面八方涌来三、四万庞大的人流?于是人们不得不纷纷抢占有利地形,空地上只能是见缝插针,山坡上、路坎边、厕所旁都是人们观看精彩节目的理想场所。
一批批的苗族芦笙队向会场走来,他们为节日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喜庆,因而也倍受人们的欢迎。遗憾的是现在很难再见到穿着民族盛装的年轻姑娘来看会了,主要是绝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的大都是“6160”部队,会场中出现的当然大多是老人和小孩了。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