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节日】施洞独木龙舟节(2)
2010-09-02 10:27
施洞的龙舟古朴、硕长、考究,不论是龙头、舟身均与众不同。与一般的龙舟是由木板打造而成不同,施洞独木龙舟是用三根粗大的杉木掏空树心成槽形后
施洞的龙舟古朴、硕长、考究,不论是龙头、舟身均与众不同。与一般的龙舟是由木板打造而成不同,施洞独木龙舟是用三根粗大的杉木掏空树心成槽形后经过捆绑而制成的。中间的一根为母舟,长度在21——24米之间,宽不到1米,分成六个舱,每舱长度不一。两侧各有一小舟,叫子舟,长度在十五米左右,比母舟稍窄,平时三舟分开搁置,启用时用麻绳或竹片捆绑在母舟两侧。龙头用水柳树精心雕刻而成,比普通的龙舟头要长、高、大。头上安有龙角,雕着龙眼、耳、鼻、舌、齿,嘴含白珠,腮挂龙须。龙颈背部刻有鳞,装饰着红、黄、绿、白、青等多色彩绘,并嵌入玻璃映衬,使整个龙头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更为奇特的是,龙舟头上的龙角是一对弯弯的大水牛角,左右角上分别写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八个字,与一般龙舟的龙头大不相同。我想这与苗族人民自古崇拜牛、将牛头作为图腾崇拜有很大的关系,也是苗汉人民相互交流、苗汉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
台江是我国最主要的苗族聚居区之一,这里的民族民间活动频繁而热闹。龙舟节期间,施洞上下游的村寨都会派出龙舟参加活动,一般一寨一舟,大的村寨有二至三舟。各村寨按照确定的时间顺序依次划入赛场,停靠在岸边等待着人们的祭供和比赛的开始。
中国人崇尚传统,崇拜祖先,注重礼仪。一般民间举办的活动在开始之前都要举行一个简单而庄重的祭祀仪式,可施洞的祭祀活动却是在庄重中处处体现出繁杂和隆重。不说龙舟在下河前有一整套繁琐的程序和祭礼,单是龙舟在开赛前和开赛中人们的“接龙”活动就显得十分的与众不同,极具特点。
所谓接龙,就是比赛前和比赛间隙停靠在岸边的龙舟要接受所代表的姓氏或与村寨有姻亲关系的人们的送礼和敬酒。接龙的时候送礼人先燃放一串鞭炮,献上一段红绸,由龙舟上的专人系在龙角上,更增添了龙的喜庆色彩。当然,现在的人们不知道是更加虔诚了,或者是为了显示富有,燃放的鞭炮不再是以串论,而是以捆、以担论了,献上的红绸当然也更加精美。
接着就是敬酒。这里敬酒是要讲究顺序的,得先敬鼓主,再敬龙舟上的其他男人,每人一杯,任何人均不得推辞。由于这是必经的程序,一天下来,龙舟上的人们喝下的酒应该是以“斤”计了。好在苗家的酒都是米酒,含酒量低,醇香,爽口,好喝,但酒性长,易上头,一般酒量者是无法抵挡的。
敬完酒才能把猪、牛、羊、鸭、鹅等礼品交由龙舟的专门人员登记,收到的猪、牛、羊等大型礼品直接装上专门配备的小船带走,鸭、鹅等礼品则要先挂在龙头上向众人展示,待多得已经放不下的时候再移走。
最令人称奇的就是这些挂满了龙头的鸭和鹅了。在我国的祭祀文化中,猪、牛、羊作为供品最为普遍最有历史,雄鸡也是最为常见的供品之一,但用鸭和鹅作为供品却不多,作为必须的供品更是难得一见。在施洞,如果你要去给龙舟上供,猪、牛、羊你可以不上,鸭或鹅却不能少。所以在龙舟节期间随处可见双手提着或肩挑着鸭和鹅的人们,每只龙舟的龙头上都倒挂着“嘎嘎”叫的鸭鹅,换了一挂又一挂,三天下来,小不了上百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