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民俗留住的古戏台(2)
2011-05-25 11:08
高淳人能同时欣赏这么多剧种,与其地理位置、文化传统有关。对于这一点,濮阳康京也给出了精辟的解释:开挖于春秋时代的胥河,贯通了皖南山区和太
高淳人能同时欣赏这么多剧种,与其地理位置、文化传统有关。对于这一点,濮阳康京也给出了精辟的解释:开挖于春秋时代的胥河,贯通了皖南山区和太湖流域,并远连中原地区。在以水运为主的古代,这条水道就像现在的高速公路一样繁忙。处于吴头楚尾的高淳县是吴文化、楚文化、北方文化的交汇地,交汇的结果是融合。为了防洪,胥河上筑了一道坝,坝址就在现在的高淳县东坝镇。来往船只经过这道坝,必须人工搬运行李和船只,而搬运是很费时日的,来往客商往往要在东坝住上一天甚至更多日子,这使得当时的东坝经济非常繁荣,光是米行就有80多家。有意思的是,当那些南来北往的戏班子经过东坝时,东坝的百姓会向戏班子提出:免费给戏班子搬运行李,免费提供食宿,条件是戏班子免费给当地百姓演一场戏。如果演得好,继续挽留演出正常付费。可以想象一下,当数以百计的外地客商在东坝勾留,又逢外地戏班子演出时,会有怎样的盛况。现在有历史记载的是,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就在东坝演出过。
独特的民俗使得高淳的戏台文化得以顽强地延续下来。濮阳康京说,“在高淳,出钱请戏班子演出,邀约乡亲们和亲戚朋友看戏是一种民俗。今天你请了,明天他还礼再请,戏台从不曾被边缘化过,也因此一直成为乡村的一种文化纽带。”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