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北京寺院传说:传福生寺与雍正取得帝位有关(3)

2011-06-09 10: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尹玉泉
吕尼拦马谏明英宗,英宗感念为其敕建寺院 在资料的记述中,显应寺复杂曲折的身世展现我的眼前。显应寺始建于明代,称顺天保明寺或保明寺,清康熙
 
吕尼拦马谏明英宗,英宗感念为其敕建寺院
 
在资料的记述中,显应寺复杂曲折的身世展现我的眼前。显应寺始建于明代,称顺天保明寺或保明寺,清康熙年间毁于大火,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修,五十八年(1719年) 重修完成后,易名为显应寺。
 
在发现的显应寺历代碑刻中,明嘉靖四年(1525年)《敕赐顺天保明寺碑记》记载,保明寺建于明朝正统年间,“阜成门外香山乡西黄村有寺名曰‘顺天保明’,盖自正统年间女僧吕氏所创造。”从这则碑记中可知,女僧吕氏是显应寺的“开山鼻祖”,那么这位吕姓尼姑又是何许人也?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查找有关北京地方史志的书籍,在孙承泽所著的《天府广记》中,找到这样的记载,“顺天保明寺,天顺中建,俗称皇姑寺。正统八年征也先,陕西吕尼叩马谏而死。及复辟,乃为建寺,肉身尚在寺中。”原来这位吕氏还与明英宗皇帝有过一段故事,而这座寺院也是英宗皇帝为其敕建的。
 
史书记载,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领骑兵攻打大同,当时明朝正是宦官王振把持朝政,他游说英宗皇帝御驾亲征。英宗对王振是言听计从,于是昏了头的英宗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传说他们走到居庸关,吕姓尼姑化作疯婆拦驾,劝谏英宗,说出师不利。英宗哪里听得进去,再加上王振在旁边煽风点火,吕尼苦谏无效。英宗北上,连日遭遇暴风雨,再加上王振和英宗这两位军中统帅,没有一个懂得用兵之法,中了瓦剌军的埋伏,在土木堡明军全军覆灭,结果英宗被俘,王振死于乱军之中。这场战争史称“土木之变”。在英宗被关押期间,吕尼多次出现,为其送水送饭,英宗悔不该不听吕尼劝诫。英宗被俘后,景帝继位,瓦剌一看英宗已毫无利用价值,就将其放回。景帝八年,英宗趁着景帝病重,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英宗感念吕尼的救命之恩,遂封吕尼为御妹,于天顺初年(1457年),为其建寺,赐额曰“敕赐保明寺”,民间俗称皇姑寺。
 
明弘治年间保明寺成为皇家香火院
 
英宗感念吕尼的恩情,因此为其修建的寺院极为宏敞。保明寺坐北朝南,初建有四进院落。第一进院正殿为天王殿,天王殿两厢塑四大天王神像,居中供奉弥勒佛,弥勒佛壁后有双手捧降妖杵韦驮神像。天王殿外,东西有钟楼,钟楼中各有一口铜钟,一为慈寿皇太后命人翻铸的铜钟,另一口铜钟系万历元年(1573年),万历帝之母慈圣皇太后率信徒1700余人捐赠。两口铜钟形制、尺寸大体相同,现存于大钟寺。第二进院正殿为观音殿,硬山正脊,面阔三间。观音殿前竖石碑两通,东配殿中供奉龙王神像,左有电母,右为雷公。西配殿正中供奉土地神,左有青苗神,右为马王神。第三进院正殿为吕祖殿,是显应寺的主殿。吕祖殿硬山正脊,面阔五间,殿内供奉显应寺的开山鼻祖吕尼和寺院的二代祖杨尼、五代祖张尼的塑像,塑像两旁站有金童玉女。吕尼肉胎真身供奉在这里,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肉身早已无存。吕祖殿东配殿供奉碧霞元君。西配殿供奉千手千眼佛。第四进院正殿为药师阁,俗称大佛殿。药师阁两侧有十八罗汉。药师阁西有楼,早年为住持的住所。西配殿供奉关羽神像,东配殿供奉灌口二郎神像。药师阁后为寺内尼姑禅房,共72间,各有名目。明弘治年间保明寺成为皇家香火院,更是宏敞、兴旺。然而,显应寺在历史的变迁中,特别是解放后被用为学校教室、作为民居,因此拆改很多,虽然大体轮廓还在,但是已经面目全非。我去探访时,显应寺正在重修,希望能够重现昔日辉煌。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